星期五 , 3月 29 2024
首页 / 新知快讯 / 米果文化马薇薇:内容付费将改变未来教育模式,仅把知识转成听觉的生产者会被淘汰

米果文化马薇薇:内容付费将改变未来教育模式,仅把知识转成听觉的生产者会被淘汰

第五届WISE大会——“WISE2017新商业大会”在12月12日-13日如期而至。正值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商业时代已经来临。我们认为:新商业是从“基业长青”到“基业长新”,从“大而不倒”到“新而不倒”的商业文明的进化。

“内容付费将会改变未来的教育模式。”在36氪主办的“WISE2017新商业大会”上,米果文化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马薇薇如是说道。在她看来,尽管内容创业者颇多,但头部内容基本有三类:1、以情绪疏导或是情绪宣泄为主流的公众号,如咪蒙;2、知识沟通型,如得到和《罗辑思维》;3、思维模式的沟通。而米果文化创作内容采用的是第三种模式,她表示其与知识沟通类型的区别之一是,前者为盘活知识存量,后者增加知识存量。

马薇薇进一步指出,情绪沟通类,流量很大,但很难转化为有效用户。而知识沟通类最易转化成有效用户,越通俗易懂效果越好。思维模式沟通所做的是,帮助用户场景化拥有的知识,学会各种场景下知识的应用。她认为,知识存量非最重要,通过搜索即可获取,但现代用户在知识海洋面前的一个缺失是,感到迷茫。对待搜索无从下手,解答便无从谈起。因此,让用户习得分诊技能就显得很重要,用户先能自我判断究竟是哪出了问题,然后再一步步帮助他解决。

基于两方面,马薇薇认为米果与知识付费的同行们携手将改变未来的教育模式。其一,内容付费能根据外界信息变动迅速迭代;其二,场景化的教学出发点,使得用户懂得如何运用,而非死记硬背。她理想的未来教育行业模样,是最终所有的知识整合兼具场景化、多学科的特点,用户能在同一个场景里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

有关内容创业行业的未来,马薇薇的判断是,内容行业参与者将越来越多,但同时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被淘汰。尤其她谈到音频内容时说道,仅仅是把现有知识转化成听觉播放的这种作坊式内容生产者会被淘汰,“听的时候一定是在短时间内,让你以最小的注意力获得最有效的东西,而非在短时间内获得最多的东西。”

以下附上米果文化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马薇薇的演讲:

我今天要讲的是我们都是做小事的人,内容创业是一件特别琐碎的事情。我一天到晚在干什么样的事?我们跟公司一起合作进行调查,了解我们的用户是什么样的人,然后我们跟用户自己见面,了解他们从感性角度理解是什么样的人,然后我们一周要开两到四次的选题会,确定接下来一周要选什么样的题,制作什么样的内容,然后再选题完了之后,我们大概会进行三轮稿件的审核,然后出最后的内容。就是录音、剪辑、成型这样的过程,所以基本上我们是做小事的人。

在这样的过程中我有小小的心得和体会想跟大家分享。尽管现在做内容的人非常多,但是我们不得不说,基本上头部内容还是有限的那么几个。基本上分为三类:

第一类以情绪疏导,或者是情绪宣泄为主流的公众号,比如说咪蒙老师,她实际上的创作源头属于公众遇到事件,或者遇到具体情景时的第一反应,一定都是情绪性反应,而不是理性反应,他们把这种情绪性的反应以更加文艺、表现的措词表现出来,增加受众的共鸣。

第二种创作方式是我们很熟悉的罗振宇老师做的得到和《罗辑思维》,就是知识型沟通。他们有一个基础逻辑在于说我们每个人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面,都会有一种信息获得不够的焦虑感,这种焦虑感不解决,上我的课,你就可以短时间内获取你所能够接触到的所有知识,并且了解他们,这是知识类的沟通。

我们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使用的是第三种模式,是思维模式方面的沟通。他跟知识沟通有什么样的区别呢?知识上的沟通是增加知识的存量,就是让你了解越来越多的信息,而思维模式的沟通不是增加知识的存量,是盘活知识的存量,什么意思?

我们经过了18年的教育,一个经过了大学的人基本上经过了18年的教育,就算你再学渣,你没有理由什么知识都没记下来。可是这些知识,我们一直不知道怎么使用它,所以它就潜伏在我们的思想深处,而新的思想工具可以帮你盘活激活这些知识存量,使你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应对有余。

从逻辑角度来说,第一种情绪沟通是容易吸引巨大流量的,原因非常简单,人遇事第一反应一定是感性反应,不可能是理性反应,绝大部分人是容易被情绪沟通吸引的。情绪沟通有一个问题,人们没有为情绪付费的习惯,我跟你共鸣一下,你为什么要让我掏钱呢?情绪沟通流量很大,但是很难转化为有效用户的

知识沟通实际上最容易转化有效用户的。因为无论东西方,特别是中国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样的一个习惯,所以当我们想要传授知识给别人的时候,不需要说服你需要知识,他会天然觉得自己需要知识,他希望知识获取的门槛越低越好,这件事你讲的越通俗易懂,他越容易吸取,越有获得感,越容易获得用户。

我们做的是第三件事,实际上是排列最后的,什么意思呢?就是当你拥有知识之后,你会进入下一步,就是你不知道怎么用它,你感觉白拥有了。听了十几二十堂课觉得老师讲的都对,可是我自己什么都没有学会,怎么样让我自己学会,实际上我们要做的就是场景化用户所拥有的知识,就是告诉你,你在这一类通用场景当中用到什么知识,那一类通用场景当中用到什么知识,下一类通用场景中用到什么知识。

如果我们把情绪沟通、知识沟通和思维模式沟通做个类比的话,情绪沟通更像是我们喜闻乐见的小说散文一下能读懂,但是你不会下心思研究,知识沟通跟像是老师上课的课本,而我们的思维模式沟通实际上更像是如何教你做应用题,是一种解题方式。

我们接着往下看,米果除了是跟现有的付费内容有刚才我讲的区别之外,还有什么区别呢?

我认为现在大部分的内容创业行业是一个知识性的增长,我们进行的是社会化的成长教育,我们在大学校园里,或者在中学校园里都一定会学到各种知识文化,当然由于老师授课水平的良莠不齐,由于同学水平的良莠不齐,你的获得可能是不一样的,这个时候我们通过内容付费来取得同样的优质内容,可以获得知识上的成长。

但大学还有一个职业,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叫做校园辅导员。大家都接触过的学生辅导员,基本上本科毕业,留校两年,然后保研的那一部分人。学校辅导员本来的职责是陪伴学生成长,解决他现有的心理疑惑和情绪疑惑,可是由于我们学校的校园辅导员本身就是年轻人,而他们又是毕业之后直接留在学校,并没有真正参与到社会工作中去,所以他们所拥有的科学知识,我指的是社会学、经济学或者是心理学的知识,本身就是有限的。

而另一方面,他们自己又没有任何相关的阅历,以至于并没有能够很有效的给年轻人提供这方面的服务,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米果出产的产品应运而生,我们提供的是社会化的成长教育,帮助你如何从一个学生变成一个成年人。

基本上我们的产品就是围绕这两个象限进行设计的,第一个象限对自己,第二个象限对世界。你思考的关系无非是两种,我应该如何看待自己和我应该如何跟世界进行交互,这个时候我们出产了好好说话。好好说话既是对自己的沟通,也是对世界的沟通,还有康永哥的201节情商课,这两个都是在喜马拉雅上的。这两个课实际上都是你对内是如何与自己相处的,对外是如何与他人相处的。

还有小学问,就是更深层次思维模式的沟通,对内思考自己、判断自己做什么事情的时候用到哪些知识,和对外与人沟通的时候又会用到哪些知识,基本上我们后续出产品的时候都会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寻找交集然后再出产品。

我们一直在聊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不做纯知识的付费内容?比如我们也讲一本书,我们也讲一门课程,我们也找优质老师联系,开管理学的课程。我们为什么不做这个呢?

第一非常简单,在这个方面我们真的不是专业。第二个我们认为在未来的授课里面,重要的不是你拥有多少知识的存量,你了解知识的多少,不决定你的成败。现在网络很发达了,搜索引擎很发达,没有什么知识是你必须记在脑子里绝对不能忘的,没有哪本书是你通篇背下来的。我们生活中应用知识最大的方法就是搜索,我们过去讲的“内事不决问百度,外事不决问谷歌”,现在不能问谷歌了。总而言之,我们都是通过搜索的方式获取知识,解决我们现在的问题。

现代人又有一个缺失,绝大部分现代人实际上是不知道自己遇到了什么问题,所以他根本不知道该搜索什么,以至于他无法获得答案。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看病,你觉得身体不舒服,你觉得肚子疼,你去医院你不知道报什么科,我不知道是看内科,还是应该看胃肠科,还是应该去看妇科,我弄不清楚,反正我觉得不舒服。这个时候一般现在的医院有个分诊台,这是跟国外学的,你先咨询一下这里不舒服,你觉得我应该挂哪个科的号,然后在护士的指导之下挂了号,看了医生,知道自己到底得了什么病的时候才治疗它。

在知识领域也是同样的问题,当你对一件事情感到无限迷惑的时候,其实你不知道你迷惑的是什么。

我们在好好说话和小学问以及康永哥情商课的制作之中,会收到大量的读者来信和评论,我们听众的评论和来信中透露出一点就是他们对自己的人生很迷茫,他们问的问题很抽象,以至于你不知道如何去回答他。他们都说今年大三了,我每天都觉得很焦虑,我不知道未来自己应该做什么,我也不想做任何工作,可是考验又不行,你看应该怎么办,他不知道自己的问题是什么,他的问题在于我所有的痛苦源自于我不知道。

我们教授我们用户的就是分诊能力,让你先自我判断,我目前面对的到底是人生选择问题,情感问题,童年阴影问题,又或是我的能力不足、性格问题,判断了自己有什么问题之后,进一步教授他接下来如何解决它?本质上所有的课都是教授给人分诊能力。

刚才讲的这些是米果文化在做的知识付费中比较专精的一块,我一直觉得,以我们的能力不足以做知识付费所有的内容,我们不打算拓展说凡是内容付费的都要做,我们没有这个想法。我们只做这块,但是会联合其他的内容创作者,或者其他的同行一起想,我们内容付费行业会对这个世界有什么帮助?

最近马老师经常问我一件事,原因非常简单,我这个人是一个比较畏缩的人,经常想不到大概念、大方向,也不太想做什么大事,我想的都很细节,马老师说你有没有想过改变世界的事?我当时就震惊了,我们创个业就要改变世界吗?马老师就讲做生意和创业的区别,做生意实际上是实现这个公司的盈利,公司的每个人都能好好的活着,这门生意就成功的。创业是想改变我们行业的生态,而且坚信能够改变行业的生态,这个时候我在想我所处的这个行业将改变这个世界什么?

我和同行联系起来会改变未来的教育模式。什么意思呢?很简单,现有的教育模式和研究模式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什么意思?也就是我们进行历史学的研究,我们进行经济学的研究,我们进行社会学的研究,我们进行数学的研究,进行物理的研究,我们研究的时候是由浅而入深的过程,我们的研究都是阶梯式渐进的,我们在教学的时候怎么做?我们教学的时候也是阶梯式渐进的,一项一项来的。

但这种教学模式并不适合现在年轻人所面临的信息爆炸快速成长的时代,他没有时间由浅入深到完整的掌握那么多门知识,现在的学科越来越多,而且学科的迭代越来越快了,他有可能大学四年学完之后,发现我大学四年学的知识已经落伍了。

VR知识现在很成熟了,实际上做VR内容的这部分行业不成熟,没有人做VR内容,没有人弄的清跟我们普通的平面内容有什么差异?我们仅仅是3D立体、身临其境,我们做这样的东西有意义吗?我不觉得身临其境的看《奇葩说》和直接平面的看《奇葩说》有什么差异?我不认为《奇葩说》具有VR的综艺可能。

反观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校会教这个东西吗?我们学校也不会教这个东西,现在的传媒大学根本就没有教授VR制作、VR编导,但是未来一定成为主流,当社会需要的时候,你根本没有培训这方面的内容,而你培训的内容社会上太多了。

内容付费的好处是我们迭代非常快,我们并不是制定一个十年的教纲不改变的。基本上我们每半年、三个月甚至每两周我们的内容都会根据现在的信息而发生巨大的变动,这可以使我们的用户,也就是我们的学生,传统教育中的学生,他随时能够用到最新、最好用、马上就能用的知识。

第二个方面,由于我们的研究和教学是分开的,我们并不是用研究这个学科的思维模式去教授这个学科,所以就可以从场景化出发,使大家更加会用,而不是更加会背,这可能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颠覆。

到底颠覆在哪里?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传统学英语的方式是什么?首先来学音标,把音标学会了之后背一些基础的单词,掌握了基础的500到800词汇之后,我们学简单的语法,就是造句,掌握造句以后,我们学习整段的阅读,当了解整段的阅读之后,我们再练习整段的写作,同时进阶下一步的单词,大概2000左右,这是一种传统的教法。

但在未来我们教授英语的方法完全以情景化,也不用说未来,现在很多英语小课的教授模式上来并不是教你语法,上来也不是分块教你单词,而是直接给你一个场景,告诉你场景中一般怎么说,通过场景的不断重复出现,使你接受语法、单词和接受阅读、写作,它是以场景为出发的。

所以在未来的时候,是不是不仅英语教学会发生这样的变动,我们的数学教学可能也不再是以定理、公理为流程进行教授,而是以具体问题的解决结合多项定理和公理进行教授,或者在未来的时候,我们在学经济学的时候是以每个案例,就像现在的MBA一样,以每个案例融合背后的经济学、管理学的知识,最后所有的知识整合变成了场景化而多学科,在同一个场景中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使你一下系统的打出组合拳,这是我们对未来行业的一个想象。

我相信达成这个愿景,并不仅仅是米果一家公司能够做到,我们只能做精其中的一块,我也相信随着内容行业参与者越来越多,其实有一个非常悲观的说法,就是越来越人会被淘汰,并不是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大家一起开发这个蓝海了。我觉得随着听众的选择越来越多,有一些仅仅是把现有的知识转化成听觉来进行播放的这种作坊式的内容生产者会被淘汰。

有一个基本研究告诉我们,人的阅读速度和记忆速度高于人的听觉速度,我们真正音频的优势实际上是在于不占用用户太多的时间成本。你看的时候记得更清楚,你听的时候记得没有那么清楚,听的时候一定是在短时间之内让你最小的注意力获得最有效的东西,而不是在短时间之内获得最多的东西。如果很多内容创业者搞不清楚我们在音频创作领域这个差异的话,我相信他会在激烈竞争中淘汰掉,但更多的优质内容创业者会出现,他们弥补传统教育,甚至是颠覆传统教育,而我和我的同行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非常感谢各位。

关于 Aaron

Aaron
新生代的小编辑

检查

宁德时代与特斯拉合作 开发快充电池为超级工厂供货

据国外媒体报道,宁德时代正全力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