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国内最大的信息分类网站58同城这场”裁员风暴”来得比北京七月的暴雨还突然——技术部门的程序员刚调试完代码,转头就收到HR的”毕业通知”;本地服务团队的BD上午还在谈客户,下午工位就贴上了封条。脉脉上那个被疯传的帖子道尽了互联网打工人的辛酸:”会议室里讨论的OKR墨迹未干,签离职协议的笔已经递到手里”。这波20%-30%的”人员优化”大刀,砍得比2023年那次更狠更急,连核心业务线都未能幸免,活脱脱上演了一出”神奇网站”的生存惊魂记。
其实早在2023年5月,58同城就以市场环境变化为由进行过一次人员优化。CEO姚劲波在此后的内部信中也提及,不好的业务要收缩,砍掉年内不能实现盈利的业务。
裁员背后无非是降本增效,说明58同城近两年的转型依旧不及预期。自2020年私有化退市以来,这个曾经“神奇的网站”在互联网领域越来越没存在感,早已被后辈们抢去了光芒。
私有化退市这步棋,如今看来像是命运的转折点。2020年从纽交所退市时,姚劲波说这是”价值重估的战略选择”,可五年过去,这个估值缩水60%的”前中概股”越来越像互联网世界的活化石。
当BOSS直聘用AI面试颠覆招聘场景,当小红书靠社区种草吃掉本地服务流量,58同城还守着那套”分类信息+电话撮合”的祖传手艺。最新流出的经营数据显示,其核心的招聘业务营收同比下滑37%,房产板块更是被贝壳打得找不着北,活像个大号版的”百姓网”。
转型失速的剧本在互联网圈不算新鲜,但58同城的困境特别具有”古典互联网”的悲剧色彩。它曾是最懂中国下沉市场的王者,却错过了移动互联网最关键的船票;它最早嗅到O2O的风口,58到家的保洁阿姨却干不过美团闪购的即时配送;就连二手交易这个看家本领,也被闲鱼用社区化玩法降维打击。
现在回头看,2023年那次裁员更像是温水煮青蛙,而2025年夏天的这轮暴砍,则彻底暴露了姚劲波的”增长焦虑”。
当58金融的放贷利率降到8%仍无人问津,当赶集网的老用户以每月7%的速度流失,或许唯有断臂求生这一条险路。

58同城,一个“神奇不再”的网站
58同城的兴衰史堪称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面镜子。
2005年那个夏天,当中国网民数量历史性突破1亿大关时,刚满30岁的姚劲波恐怕不会想到,他模仿Craigslist捣鼓出的这个分类信息网站,会在二十年后沦为互联网时代的”活化石”。
软银赛富的500万美元天使投资,就像给原始人递了把冲锋枪,让58同城在2006年的互联网荒原上开始了野蛮生长。
但58早期的日子并不好过,这个靠倒卖流量为生的”信息二道贩子”,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差点把自己也挂上了待售列表,直到姚劲波灵光乍现推出会员付费体系,才让这个每天烧钱的无底洞突然变成了印钞机——2009年那笔突如其来的4000万追加投资,与其说是救命钱,不如说是资本对这套”流量贩售机”商业模式的赌注。
杨幂那句魔性的”神奇的网站”广告词,在2011年彻底改写了58同城的命运轨迹。当这个穿着亮片裙的女明星在电视上反复喊出这句slogan时,58同城的流量就像被施了魔法般暴涨,2013年纽交所的钟声更像是给这场魔术表演颁发的金奖杯。
资本市场的狂欢背后藏着危险的信号——那些被包装成”生态布局”的收购案,从安居客到赶集网,本质上都是给流量饥渴症患者注射的肾上腺素。2016年69.5%的营收增速看似风光,实则暴露了这家公司对并购毒瘾的深度依赖,就像用并购吗啡强行续命的病人。
转折点在2019年悄然降临。当季度财报显示在线营销收入连续第六个季度下滑时,那些曾被资本热捧的”生态协同”故事突然变成了恐怖片——核心业务的获客成本飙升了47%,而每个付费会员贡献的收入却缩水了13%。
更讽刺的是,2020年疫情来袭时,这个号称”本地生活服务巨头”的平台,竟因为中小商户集体断供而瞬间失血,一季度的会员收入暴跌16.9%,活像被抽干血的恐龙。私有化退市这剂强心针,终究没能挽救早已僵化的商业模式,如今看来不过是给垂死病人换张更安静的病床。
二十年浮沉间,58同城完美演绎了互联网时代的”路径依赖”悲剧。它始终沉迷于那个2005年的原始设定——做个躺着赚信息差利润的中间商,却忘了移动互联网早已把信息差碾得粉碎。当贝壳用VR看房重构房产交易、BOSS直聘用AI面试颠覆招聘市场时,58同城的解决方案居然是给杨幂的广告片升级4K画质。
这种刻舟求剑式的创新,最终让”神奇”二字成了最辛辣的反讽——神奇的不是网站,而是管理层对时代变革的视而不见。如今看着快狗打车股价跌去九成、转转被闲鱼碾压的惨状,不知姚劲波是否还会想起2005年那个炽热的夏天,那个以为靠拷贝美国模式就能征服中国互联网的年轻自己。

七张王牌,难革己命
鲜少有人注意到,这位”分类信息教父”手中早已备好七张王牌:从安居客的房产帝国到快狗打车的物流版图,从天鹅到家的服务网络到转转的二手经济,这套被内部称为”北斗七星”的业务矩阵,本应是刺向垂直赛道的一柄利剑。姚劲波甚至给资本市场画了张诱人的大饼,每个拆分业务都能独立上市,最终拼出个千亿市值的生态王国。
可惜现实比杨幂那句魔性广告词还要戏剧化——当安居客的招股书在港交所吃灰、天鹅到家被纽交所拒之门外时,人们才发现这套”七剑下天山”的剧本,演着演着就成了”七个小矮人”的童话。
这场转型闹剧的核心矛盾在于,58同城始终在”平台基因”与”服务基因”之间精神分裂。2018年姚劲波高调宣布”向服务转型”时,这个拥有4万员工的庞然大物,骨子里流的还是流量贩子的血液——其87.9%的毛利率全靠信息差变现,如此暴利的生意,谁舍得真革自己的命?
于是我们看到魔幻现实主义的一幕:安居客的经纪人仍在为竞价排名疯狂内卷,快狗的司机抱怨平台抽成比货拉拉还狠,转转的验机报告被闲鱼用户当成笑话转发。这种”挂着服务羊头,卖着流量狗肉”的套路,在Z世代用脚投票的时代,简直比塞班系统还要过时。
垂直化战略的溃败更像是个黑色幽默。当姚劲波把组织架构切成四块事业群时,他或许忘了自己当年是如何用”大而全”打垮赶集网的。如今房产事业群面对贝壳的VR看房只能堆砌假房源,汽车事业群看着瓜子二手车的数据造假丑闻束手无策,人力资源群更是在BOSS直聘的AI面试面前像个拿着算盘的账房先生。
最讽刺的是快狗打车——这个烧掉23亿才挤进港交所的”明星项目”,市场份额还不到货拉拉的五分之一,股价跌得连扫地阿姨都懒得捡。这些用资本催熟的”垂直精英”们,活像参加奥运会的相扑选手,空有吨位却根本摸不到行业的门道。
深扒58同城的财报会发现个致命秘密:其引以为傲的七大业务里,有六个的获客成本年增30%以上。这意味着什么?当贝壳用ACN经纪人网络构建护城河,当BOSS直聘用AI算法匹配岗位,58系公司还在用2005年的方式买流量——在百度搜索”北京租房”,排在前面的永远是付费更高的安居客假房源,而不是链家的真实库存。
这种饮鸩止渴的运营,让姚劲波的”产业化转型”沦为空谈。更可怕的是组织癌变:收购赶集网埋下的派系斗争,使得各事业部像封建诸侯般割据,TEG技术团队给安居客写的代码,转头就被房产事业群要求重做三遍。这种内耗堪比让美团外卖和到店事业群各自开发支付系统。
如今回看这场持续五年的转型实验,58同城其实陷入了“什么都想做,什么都没做好。”的怪圈之中。而为什么会进入这一怪圈,或许又和姚劲波的管理方式有关了。
从商业模式分析,58同城是玩弄流量的一把好手。不过随着消费升级,单靠流量已经无法掀翻互联网经济的天花板。所以姚劲波才会提出全面转向服务,然而懂得贩卖流量的58同城并没有好服务的基因。

时代已变,58需要变革
初,58同城官宣国民实力派演员闫妮为全新代言人,并且发布了全新品牌主张:“事事可成,58同城”。 在全新广告视频中,闫妮的松弛感赢得了网友一片好评。
但这场”松弛感营销”的戏码,依旧不能改变黑猫投诉上2.8万条血泪控诉,活像给这场价值百亿的品牌焕新泼了盆冰水,那些”求职变贷款””保姆玩失踪”的魔幻剧情,让”事事可成”的slogan听起来像极了黑色幽默。
更绝的是成都市场监管局那4.8万元罚单,还不够闫妮代言费的零头,却把58同城”流量贩子”的底裤扒得干干净净。
这种”左手画科技大饼,右手收中介会费”的割裂操作,活脱脱是互联网版的”双面人生”。QuestMobile那个12%的月活跌幅已经说明一切。当抖音生活服务用算法精准推送保洁阿姨时,58同城的会员还在靠”北京急招高薪司机”的钓鱼帖维持KPI。
但老姚的资本嗅觉永远比产品迭代快半拍。6.62亿收购易明医药这步棋,暴露了58同城更隐秘的焦虑——与其在本地生活赛道被美团抖音碾压,不如转战互联网医疗这个政策风口。毕竟比起要核验真实性的租房信息,卖保健品和在线问诊的利润空间可诱人得多。只是不知道那些被58到家坑过押金的用户,看到”互联网医疗新生态”的新闻稿时,会不会想起那个收了钱就失联的保姆?
下沉市场的溃败更令人唏嘘。曾几何时,58同城的乡镇服务站还是”互联网下乡”的标杆,如今却在盐城、临沂这些三四线城市被本土生活APP打得节节败退。最讽刺的是,当58同城忙着给闫妮拍”松弛感”广告时,它的竞品们早已把服务做到了毛细血管——抖音能根据LBS推荐5公里内的开锁师傅,美团甚至能监控保洁阿姨的抹布消毒流程。这种代际差,就像智能机时代还在卖BP机的商铺,再魔性的广告语也救不了。
不过要说58同城完全躺平倒也不公平。那些藏在财报角落里的数字还是透露了垂死挣扎的痕迹:去年新增的50个新职业里,”企业验真员”这个岗位就招了2000多人,专门给招聘信息打假;”省心租”业务线甚至学起了贝壳的ACN模式,承诺”假一赔百”。可惜这些补救措施活像给晚期病人贴创可贴——当平台7成收入仍依赖会员费和竞价排名时,谁真敢把虚假信息连根拔?
回望2005年那个分类信息的黄金时代,姚劲波或许会感慨命运弄人。当年靠”大而全”干翻赶集网的策略,如今成了拖累转型的枷锁;曾经引以为傲的”本地化覆盖”,在算法推荐时代反而成了数据茧房。但最致命的还是那个始终未解的悖论:当”真实信息”和”商业利益”只能二选一时,这个神奇的网站永远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曾经的58同城风光无限,是门户网站时代的佼佼者。在这个神奇的网站里,消费者能找到任何信息和服务。不过也正是因为包罗万象,58同城臃肿不堪,以至于在新消费时代下,沦为了二线互联网公司。
姚劲波曾多次说过58同城干的是脏活、累活。繁杂的业务确实牵扯了太多精力,但本地生活服务依旧是个生机勃勃的大赛道。否则也不会在今年年初牵动京东、美团、阿里的三方大战。
站在用户的角度,只有真心为消费者考虑,用科技赋能,才能走得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