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 3月 29 2024
首页 / 新知快讯 / 大公司 / 乔布斯的遗产,正在被谷歌们继承

乔布斯的遗产,正在被谷歌们继承

因为硬件,微软和谷歌正变得越来越酷,越来越性感。这也意味着我们将有幸见证三巨头在一个更高维度上的较量。

2011 年 10 月 5 日,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因病去世,“苹果失去了一位富有远见和创造力的天才,人类失去了一位不可思议之人。”

iPhone 问世十年来所引发种种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消费技术和消费体验的深刻变革,足以说明乔布斯的远见和创造力。他发布产品时常提及的 re-invent、revolutionary 等看似浮夸的词句,已经或者正在一点一点变成现实。

苹果产品组成的乔布斯头像—Charis Tsevis

从偏执于细节,到软件、硬件全盘掌控

一千个果粉眼里有一千个乔布斯。但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他的精神遗产的话,我想这个词应该是“细节”。

他令人色变的控制欲,也多源自于对于细节的考究到了一种近乎偏执的状态。乔布斯会因为散热风扇噪音过大、主板设计不精致、OS X 滚动条、金属涂层、螺丝钉的曲线而抓狂。这种偏执,你也可以从包括苹果首席设计官乔纳森·伊夫(Jonathan Ive)、UI 设计副总裁 Alan Dye 的采访资料中找到映射。

近日,乔纳森在参加《纽约客》TechFest 大会时被问到是如何找到设计灵感的,他的回答和往常一样——细节。“总有这样那样的产品让人抓狂”。乔纳森说道。比如糟糕而又粗糙的手机,这也是当初设计 iPhone 的缘由。所有这些都最终内化为了苹果的基因,由内而外、自上而下驱动着这个巨无霸继续前行。

偏执于细节,与软件、硬件全盘掌控之间只有一线之隔。对细节的精益求精,直接决定了乔布斯和苹果不会愿意将软件和硬件中的任何一项交由别人代劳。这便是乔布斯始终坚持的另一个理念,也是他的另一项遗产——软硬件一体。

在以往十数年、数十年的时间里,软硬件全盘掌控令苹果背上了封闭的“骂名”,越狱一度成了黑客间的“军备竞赛”。而数字世界到底应该封闭还是开放至今没有定论。但不容置疑的是,在其涉足的几乎每一个品类里,从 iPhone、MacBook、iPad,到 AirPods、Apple Watch,苹果都是皇冠上的明珠一般的存在。

这个星球上最好的手机——iPhone。

这个星球上最好的笔电——MacBook。

这个星球上最好的一体机——iMac。

这个星球上最好的平板电脑——iPad。

早在 1980 年,也就是苹果成立后的第四年,乔布斯在一次演讲中阐述了他的软硬件一体的理念:

软件与硬件的融合日渐深入……昨天的软件很可能就会变成今天的硬件。这两样东西正在融合。两者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这就要求你有足够的洞察力,预判科技走向,又能脚踏实地,抓住消费者的需求,并最终将两者合二为一。

如今,你能从越来越多的科技巨头中发现和苹果类似的理念,它们同时涉足软件开发和硬件制造,它们不再局限于原有的一亩三分地,到生产车间去,从零到一去设计、生产和制造硬件产品。

而这样的公司往往都很酷。比如做出 Pixel 2、Pixelbook、Buds 无线耳机和 Home Max 音箱的 Google,比如把 Surface 变形本、笔记本、一体机玩得有模有样的微软。

五年时间,成就一个 Surface 帝国

微软在硬件上的投入,想必很多人已经不陌生了。近几年, Surface 精品频出,甚至达到了每出一款便成为该品类标杆产品的地步。

比如 Surface Pro,是当下最好的 Windows 二合一产品,引来诸多 OEM 品牌争相效仿。比如 Surface Studio,最好的 Windows 一体机,精密的零重力铰链让你一根手指就可以轻松控制硕大的 27 英寸屏幕。比如 Surface Laptop,最好的 Windows 笔记本,单手开合笔记本电脑且阻尼均匀一致,不再是 MacBook 的专利。

Surface 业务的掌门人 Panos Panay 也是一个细节控,他不能容忍裸露的螺丝,不能接受屏幕四周的橡胶圈。此前在接受 PingWest 品玩采访时,他有过很多类似的说法:“产品是一个人的映射,映射着它的设计者。每一个细节都值得深究,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精心打磨。”

在以往,这种情绪丰沛的表达你只有在乔布斯、乔纳森的一些采访中才能体会得到。

抛开这些 Surface 明星产品和明星人物,被吐槽了十余年的 Windows 笔电触控板,其之所以在近两年进步飞快,是因为微软到了 Windows 10 时代拿出了标准化的 Precision Touchpads(精密触控板)技术,深入到驱动层面去做软硬件的优化。

这项技术首先被应用在了 Surface Pro 4 的 Type Cover 和 Surface Book 上,后续又开放给了戴尔 XPS 等产品。到了最新的 Surface Laptop 上,触控板的体验又提升了一个等级。

此外微软近年来在软件体验上的进步也受益于不同业务部门间的协作。微软负责 OneNote、Wunderlist 和教育业务的全球副总裁 Eran Megiddo 表示:

微软只是在 PC 层面上与硬件合作厂商进行沟通。而现在有了 Surface 以后,负责硬件和软件的同事会在一起进行交流,进行软硬件结合,这是以前没有过的经历。

当然,微软不只有 Surface。它还有更前沿的 HoloLens,还有游戏机业务。无论是外界还是内部,偶有不利于硬件业务(主要是 Surface、Lumia)的言论传出,但对于和微软产生交集的年轻用户来说,Surface 承担了不少形象大使的角色。

遗憾之处在于手机,微软已经距离人类最亲密的计算设备越来越远了。

正在起步的 Google Pixel

跟苹果、微软比起来,Google 的硬件功底可能是最弱的一个,但它也是目的最明确的一个。

Google CEO Sundar Pichai 的回答简单直接,他甚至憧憬一个从 AI 出发去定义硬件的时代:

如果不能将 AI 和硬件融会贯通,在未来的计算时代,你会寸步难行。

上半年的 I/O 2017 上,Google 把自己的每一个比特都变成 AI。到了下半年,伴随着 Pixel 2、Pixelbook、Home Max、Pixel Buds 等一系列硬件的亮相,它又把 AI 装进了每一款硬件产品之中。

当 AI 演变成为一项基础的系统级功能和服务时,Google 做硬件也就成了一种自然而然地行为,也唯有如此才能发挥出其软件工程、人工智能团队的强大实力。

上一代 Pixel 手机的部分原型设计。图片来自 CNET。

Google 在硬件制造上有两次大动作。其一是以 126 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后又卖出,其中多数交了学费。其二是今年收编 2000 余名 HTC 工程师等研发人员,就是要提升硬件研发实力。

而其实搜索巨头很早就证明了自己在硬件上的品位和设计能力。Nexus 4 上操作流畅,且成片率颇高的球形照片拍摄可以看作是一个小的例证。不过除了 Google 参与的 Nexus、Pixel 等硬件产品,这种当时流畅得不像 Android 的体验只存在于它开发的 Camera app 客户端中。

在大众媒体里销声匿迹的 Google Glass 也是其得意之作。后来这款产品因为基础功能和使用场景的局限没能走出温室,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无论是从工业设计和功能实现上,它都是同品类中迄今为止最好的产品,并且依旧应用在商用领域。

在消费电子尤其是手机产品的设计上,Google 一时半会儿可能还不能媲美苹果,但至少它散发出来的是一种清新脱俗,没有一些所谓互联网手机品牌的陋习,也没有电信设备制造商的龙钟老态。Pixel 2 XL 熊猫机电源键上的那一抹橙色,简直就是神来之笔。作为一个初学者来说,Google 到目前为止做得还算不错。

对硬件越来越认真的同时,它也有自己的野心。Pichai 以及 Google 硬件业务主管、高级副总裁 Rick Osterloh 在接受 The Verge 采访时吐露了心声:

我们不只是想做个小而美的存在,我们希望五年内,硬件产品能够获得一个足够高的出货量。

苹果,依旧是一个标杆

更多时候,乔布斯衣钵的正统传人是他一手创立的苹果。历史原因,加上设计理念、供应链管理上的差距,其他两个科技巨头在软硬件融合上的造诣还达不到苹果的高度。

有两个事例比较能说明这一点。

其一是 MacBook 触控板上的 Force Touch、iPhone 上的 3D Touch 和 Apple Watch 上的 Taptic Engine。

虽然原理和实现方式上有一定的差异,但一个共通的特点是,当你触发操作时,你很难一下子分清楚,起作用的到底是软件,还是硬件。

从 3D Touch 出发,我们可以做一个疯狂一点的设想,现在它已经可以模拟按压 Home 键,甚至能模拟快门,给出以假乱真的震动反馈。如果把触摸屏看作一个 xy 平面的话,很多人熟悉的是 3D Touch 纵向维度的操作,也就是 z 轴,不需要抬起手指就能查看更多选项。而模拟 Home 键、快门则是在弥合虚拟世界和物理世界的界限,将来模拟音量控制、电源按键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又是软件硬件全部一手掌控后的另一重境界。其他消费电子品牌的突飞猛进,也往往与它们在某一项或者某几项由内而外的软硬件提升有关。此时你也能从它们身上嗅到一丝丝的酷劲儿。

OPPO 已经开始直接与索尼协同研发了图像传感器 IMX398。它所觊觎的正是同时掌控软硬件设计生产的化学反应,公版组件已难满足它对相机和用户拍照体验的定义。

vivo 在手机 HiFi 上无人能敌,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是,它很早就开始深入到音频研究且有持续投入的,添加独立放大器、解码芯片,后来直接与上游供应商美国 ESS 定制音频芯片。

国产手机中的老大哥华为则选择了一条更难走的路,研发 SoC,其间的波折甚至已经无法用软硬件一体、端到端的控制这种浅显的词汇来形容了。

再举一个反面例子,说出来索粉可能会不太高兴。

索尼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图像传感器供应商,包括 iPhone、S8、Pixel 之类的拍照出类拔萃的手机都要仰仗来自索尼那个只有指甲盖一半小小的传感器。可为什么索尼移动做出来的手机一直拍照平平,甘愿做了这么多年活雷锋?这还是在索尼半导体特事特办,保证自家品牌所用器件有一到两年的独占期,甚至不再外供的前提下……

其实索尼有着很多很多的独门秘笈,它在无反相机、专业摄像机上可是应用了不少刚从实验室里商业化的黑科技。

Hardware is the new sexy

回看科技公司不算太长的历史,如今的谷歌、微软和当年苹果开发 iPhone 时有些类似,它们没有沉重的思想和历史包袱。

如果苹果像当时的诺基亚、摩托罗拉一样,大量用卡扣做固定,给耳机孔加上防尘塞,设计个挂绳孔,可拆卸电池,再加上 T9 键盘,恐怕苹果就不会成为苹果,而是另外一个诺基亚了。

我们从微软、谷歌现今的产品上也看到了这部分特质,它们不太理会现有的设计制造经验,不会墨守成规。

设计 Pixelbook,谷歌可以大胆去做玻璃和金属的拼接、撞色,市面上目之所及要么是沉闷单调的黑、灰、白,要么是紧跟着苹果,亦步亦趋。设计 Surface Laptop,Panos Pany 和他的团队可以大胆尝试用触感和质感兼具的 Alcantara 做键盘材料,还优化生产制程,以激光精确雕刻出按键轮廓。

同时也因为硬件,微软和谷歌正变得越来越性感。当然我们不能轻率地把这种品牌形象、品牌气质上的转变归因于单一因素,此时你不能再把软件和硬件区别对待。集合了设计理念、软件工程乃至社会责任的硬件产品,是一个公司一个品牌与外界发生关系的最直接的载体,这款产品是实实在在的,是真实可感的,容不得半点虚假,也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偷工减料。

我们常提起的关于乔布斯的轶事,和乔布斯一样在意篱笆背面的人也越来越多,他们关注产品内部构造,也不愿意看到自家的软件产品运行在丑陋的硬件上。

这是一件好事,意味着我们将有幸见证三巨头在一个更高维度上的较量。

关于 吉运好熊

吉运好熊
清华计算机系

检查

宁德时代与特斯拉合作 开发快充电池为超级工厂供货

据国外媒体报道,宁德时代正全力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