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时间9月10日凌晨1点,苹果以“前方超燃”为主题举办发布会,引发全球“果粉”的目光。
此次发布会最受外界关注的,无疑是iPhone 17系列的亮相。与业界预测一致,苹果完成了对A系列芯片进行的常规升级,并进一步优化相机算法。同时,产品线也迎来关键调整:iPhone 17、iPhone 17 Pro、iPhone 17 Pro Max之外,首次新增iPhone Air,Plus版本则被取消。
售价方面,iPhone 17 256GB、512GB售价分别为5999元起、7999元起;iPhone Air 256GB、512GB、1TB售价分别为7999元起、9999元起、11999元起;iPhone 17 Pro 256GB、512GB、1TB售价分别为8999元起、10999元起、12999元起;iPhone 17 Pro Max 256GB、512GB、1TB售价分别为9999元起、11999元起、13999元起,此外该机型还新增了2TB大内存版本,售价高达17999元。

发布会结束后几小时,苹果的股价应声此次下跌。
相信大多数科技媒体人和我一样,觉得“一场乏善可陈的科技庙会”——当然这句评价甚至比库克那句“设计是苹果基石”的开幕词更戳心窝。
但不得不承认,除了那副降价到1899元的AirPods Pro 3(还厚着脸皮标榜“实时翻译”算AI创新),整场发布会唯一能让我心跳加速的瞬间,是看到苹果股价在现场直播中暴跌1.5%。
华尔街用真金白银投了票,而用户用脚投票的日子恐怕也不远了。
先说这场号称“Awe-dropping”的发布会究竟发布了什么。一款薄到5.6毫米却砍掉SIM卡槽的iPhone Air(苹果管这叫“勇敢取舍”),一套换汤不换药的A19 Pro芯片,还有那个被安卓阵营玩烂的VC均热板散热——库克甚至敢把这称为“革新”。
唯一称得上亮点的或许是iPhone 17 Pro那套200mm长焦系统,但隔壁三星三年前就用四重棱镜实现了类似效果。至于AI?苹果挤牙膏般端出个“端侧AI推理增强”的噱头,而iOS 26那点可怜的文字总结和照片清理功能,在谷歌Gemini面前简直像小学生作业。
最讽刺的是,当苹果还在用“eSIM革命”和“轻薄哲学”自我感动时,真正的战场早已转移。73%的美国iPhone用户直言Apple Intelligence“几乎无用”,这个数字在中文市场只会更惨——因为国行版连这套鸡肋功能都用不上。
而库克引以为傲的生态壁垒,正在被AI浪潮冲出一道裂痕,让我这种十年iOS老用户第一次认真思考“跳船”可能性,不是因为讨厌苹果,而是因为安卓阵营的Gemini+搜索+邮件+日历的深度融合,已经展现出“原生AI操作系统”的雏形。

苹果的危机不在于创新迟缓,而在于它误判了AI革命的本质。
这不是给照片P掉路人甲或生成卡通表情包的小把戏,而是重构人机交互范式的操作系统级战争。当谷歌用Gemini驱动安卓底层、让用户对着手机说“帮我订机票并写入日历”时,苹果还在要求用户手动打开每个APP单独操作——这种割裂感就像智能时代的功能机。
更致命的是,苹果自研大模型的进展迟缓到令人绝望。A19 Pro的算力暴涨300%有什么用?端侧模型智能水平连两年前的GPT-3.5都不如,云端协作还要依赖ChatGPT接口,这种“拼凑式AI”简直是对乔布斯遗风的亵渎。
财务数据暴露了更深层危机。Apple Watch在中国市场销量已被华为反超,iPhone 17系列敢取消128GB版本强行推256GB起售,本质上是通过存储溢价维持毛利率——这种财报魔术能玩多久?
而AirPods Pro 3主打的心率监测功能,华为FreeBuds Pro 3去年就已实现,苹果总慢半拍的创新节奏在AI时代会被无限放大。
但苹果最危险的错觉,是认为用户会为“生态情结”无限容忍。

我身边越来越多果粉开始双持安卓备用机,不是为了打电话,而是为了用Gemini写周报、用AI助手订餐厅、用实时翻译和海外客户开会。这种场景化需求的迁移一旦开始,就再难逆转。
苹果生态曾经的优势——设备无缝协同、数据云端同步、隐私保护在AI原生体验面前正逐渐贬值。
当安卓手机能用AI自动生成PPT而iPhone还在手工拖拽文本框时,所谓“生态粘性”就会崩解成皇帝的新衣。
库克该醒醒了!用户可能暂时不会为AI功能换手机,但一定会因为缺乏AI功能而拒绝下一代iPhone。苹果需要的不只是更快的芯片或更薄的机身,而是一场从模型层到应用层的彻底重构。
要么收购OpenAI级公司弯道超车,要么开放iOS底层接入第三方大模型——这种战略级抉择比发布十款iPhone Air更重要。
回望2011年初代iPad发布时,苹果用“后PC时代”的宣言重新定义硬件;而今在AI重塑一切的时代,它却活成了自己曾经颠覆的对象。
如果明年发布会还是用“更轻更薄”当噱头,用“渐进式迭代”敷衍创新,那么我和千万用户或许真会做出那个“从未设想的选择”。毕竟AI时代的忠诚度,只属于体验,不属于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