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瞒大家说,我可能是出来工作久了,在家呆的时间太少了。
我总自以为见过更多光鲜亮丽的生活,也在有些规模的公司里谋生,不知不觉我的眼光高了,也有点不自量力了。
我不知天高地厚地认为,我们小镇上做生意的小老板们,都是斤斤计较,鼠目寸光的。
我小时候,总是看到一些老板们为了一点点蝇头小利,和别人争得面红耳赤,没有一点长远发展的眼光。
可这次国庆回家,我妈带我去榨花生油,我有了很大的改观。
作者供图
一
我们老家很喜欢吃榨的花生油。
先不说卫生和有无害的问题吧,反正我们那里的都会去榨点来吃。
我们镇上有好几家榨油的作坊,生意都挺不错。
那天,我妈带着我绕了好几家都人满为患,最后找了家店面较大,老板也年轻热情的作坊榨油。
在等待榨油的过程中,我百般无聊地玩玩手机,又到处观察这个店。
这家店面积挺大的,堆满了一袋一袋的花生,在店的一个小角落里,又堆了很多快递盒,老板娘正在埋头打包。
出于好奇,我过去和老板娘攀谈起来。
这不聊不知道,一聊才发现,这对夫妻实在是太会做生意了,简直刷新了我的认知。
二
我先说说他们这家店的产业链吧。
真的可以说是,让一粒花生米发挥了它最大的价值。
先是用来榨花生油,这也是他们的主业。
100斤的花生米,能榨出46斤左右的花生油来,不过实际有多少,我也没称。
花生榨油时,会产生花生渣,俗称花生粕,我们的家乡话好像叫麸。
作者供图
这个又可能拿来卖,别人收了来做肥料什么的。
然后他们的花生米,除了榨油,还拿来散装卖,价格比超市或者其它小店的稍微便宜一丁点。
还有装油的油瓶,也是要另外付钱的,我那个是10多升的,算了我3块钱一个。
也会有人单独买这个大瓶子来装酒什么的。
我在等待榨油时,就有一个年轻人来买了几十个,说是拿去装酒。
三
除了上面这些,我不是说还看到老板娘在打包吗?
原来花生米除了榨油,还可以做成一种我们的家乡小吃,叫做花生巴豆子。
就是一种饼上面有几个花生米的。
老板娘说她儿子负责在线上经营,食品是由她弟来做。
大家耳熟能详的那些线上购物软件,或者是视频号,他们都有尝试过。
也会让主播们带带货,一单按1~2块钱的抽成算。
老板娘就负责打包,发货,处理售后等。
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发上百单,一般的时候,也能有几单。
虽然老板娘一直说自己不懂线上经营,可她说起来却照样头头是道,简直为我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大门。
再聊着聊着,她说其实她们的花生油也在朋友圈卖。
如果以后我不方便自己回来买,她可以给我寄过来,三大桶油的运费在70元左右。
她朋友圈除了卖花生油,还兼卖茶油和酒。
四
在和她聊天的过程中,她给了我和我妈一人一瓶矿泉水。
给我们介绍花生巴豆子时,又给我们一人塞了好几包,让我们尝尝味道。
最后我付油钱时,本来说好是3个油瓶9块钱,一共是509元,又给我免了3块钱。
油放到小电驴上时,老板又帮我们抬和绑的。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和我妈感叹,这对夫妻实在是太会做生意了。
我妈说,她们家世代都在做榨油的生意,懂这些也是正常的。
我不这样认为,她们懂是没错。
可时代在进步,经营方式也在变化,现在已经不单单是传统的等客上门的经营模式了。
这个老板娘都近50岁了,别看她们一直是在小镇上做生意,可她却一直在进步,能接受新鲜事物,也愿意学习。
我真的自愧不如。
我一直觉得自己年纪大了,总觉得学什么都晚了没用了,可对比这个老板娘,真是汗颜。
她不但在学习新的经营模式,还把有限的物资给经营出各种产业链来。
夫妻俩人热情又好客。
其实我们是第三次去这家店了,前面我们对比了好几家,有两家看我们一直没有决定榨,态度都不好了。
可他们夫妻每次都是热情招呼,哪怕听到我们说再看看,照样是笑脸相送。
我不得不佩服他们,又聪明,情商又高。
我再看看自己,只知道打个工,除了打工就是打工,甚至都打到没人要的程度了。
你说,哪比得上人家啊,咱有啥可自视清高的。
以后怕是再也不敢小瞧小镇上做小生意的了,真是藏龙卧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