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 5月 24 2025

编辑

新势力车企哪吒汽车陷入舆论漩涡。据多家媒体报道,原CEO张勇自2024年12月离职后,被曝已办理英国签证并滞留当地,其名下关联的20余家企业中,多家子公司被指通过账户清零、资产转移等操作沦为 “空壳”。

这家曾被誉为”新势力四小龙”的车企,正经历着比电视剧更跌宕的生存危机。

3月末的桐乡阴雨绵绵,和天气一样潮湿的还有哪吒汽车员工的心情。多位内部人士证实,自2月社保申报后,公司账户始终未见进账。对等待落户的年轻工程师来说,这无异于晴天霹雳——若断缴超过三个月,他们的”新上海人”梦就要泡汤。

“人事说有钱就会补缴,可大伙儿心里都门儿清。”哪吒汽车员工徐建(化名)把手机银行界面截图发给我时,社保缴费记录停在今年2月。

编辑

温水煮青蛙式的“哪吒危机”

与极越汽车猝死式的崩盘不同,哪吒的危机更像温水煮青蛙。从去年10月开始的裁员降薪潮,到今年初的全员半薪制度,这家曾年销15万的车企,在短短半年间员工规模从8600人锐减至1600人。”飞书通讯录每天都在变灰,智驾团队200多人现在只剩个位数在死撑。”已离职的自动驾驶工程师王磊(化名)说这话时,顺手截了张只剩孤零零几个头像的部门群。

3月中旬的供应商大会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在桐乡和上海连开三场的会议里,哪吒抛出了”七三开”的债转股方案:供应商70%的债权转为母公司股权,剩下30%无息债务从2025年5月起分15期偿还。说白了,这就是张用未来换现在的生死状。

“各位老哥高抬贵手,给条活路。”据参会供应商转述,创始人钱得柱在会上几近哽咽。这个曾带着哪吒冲进新势力前三甲的硬汉,如今不得不承认”对不起平台、股东和合作伙伴”。按照他们的剧本,只有闯过这关,才能拿到续命的30亿E轮融资。

但资本市场的耐心似乎正在耗尽。去年10月大裁员后,哪吒的销量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从月均万辆直坠到三位数。更魔幻的是,12月全员突然收到整月工资,被员工戏称为”最后的晚餐”。”这就是钝刀子割肉,逼着你主动走人。”多位离职员工吐槽,现在留守的要么是等赔偿的”钉子户”,要么是还相信奇迹的”真爱粉”。

最让人唏嘘的是战略转型的荒诞剧。采购总负责人张洪雷在供应商大会上放出豪言:只要钱到位,我们立马”不卷了”,要当汽车界的IBM。可现实是,连车机系统OTA更新都停滞三个月了,所谓的服务转型听着更像画大饼。

回看2014年那个新能源汽车的狂飙起点,谁能想到十年后的牌局如此惨烈?威马创始人沈晖的”像牲口一样活下去”竟成行业箴言。眼下这场生死游戏里,哪吒不是第一个出局的,看看远航汽车的”48小时猝死”,极越的”闪崩离场”,就知道这个赛道有多血腥。

但真正让人脊背发凉的是行业系统性风险。当车企轰然倒塌,那些贷款没还完的车主怎么办?供应商的应收账款找谁讨?更别说基层员工被断缴的社保公积金——这些原本该锁在保险箱里的民生钱,如今却成了资本游戏的筹码。

在桐乡工厂的围墙上,”为人民造车”的标语正在褪色。流水线时开时停,生产计划表上的数字越来越像行为艺术。有供应商私下算过账:就算债转股成功,按现在每月不到千辆的销量,15期还款根本是天方夜谭。”我们不是在赌哪吒翻盘,是在赌地方政府会不会兜底。”

这场危机暴露出新势力造车的致命伤:没有传统车企的输血能力,却要玩更烧钱的智能游戏。自动驾驶研发每天烧掉上百万,车机系统更新就像无底洞,更可怕的是消费者已经习惯”常用常新”的升级节奏。哪吒的困境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智能电动车根本不是普通创业公司玩得起的游戏。

站在黄浦江边眺望陆家嘴,资本寒冬的气息扑面而来。当哪吒在供应商大会上播放企业宣传片时,PPT里2018年首款车下线的欢呼声显得格外刺耳。那些关于万物互联、智慧出海的蓝图,如今都败给了工资单上的待转账提醒。

新能源汽车的淘汰赛进入深水区,行业开始呈现诡异的”K型分化”:一边是比亚迪、特斯拉们疯狂收割市场,另一边是二三线品牌在ICU门口排长队。哪吒的债转股方案,本质上是用供应商的钱给自己买张ICU床位,但能不能等到天亮,恐怕连创始人自己心里都没底。

在桐乡某汽车产业园,夜班保安说:”以前研发楼通宵亮灯,现在不到十点就黑灯瞎火。”说着他点了根烟,猩红的烟头在暮色里明灭,像极了这个行业的命运浮沉。

编辑

从“草根逆袭”到“迷失方向”

站在上海长风公园对面,哪吒汽车的总部大楼显得有些落寞。这里曾经有两栋办公楼,如今只剩下一栋五层小楼孤零零地立着,对面就是饿了么和360的办公区,对比之下更显凄凉。

隔壁的”全球旗舰体验中心”更是冷清。

3月19日那天,店里一个顾客都没有,两个销售无聊地刷着手机打发时间。”现在工厂基本停产了,就剩哪吒X还在生产,主要卖到海外。”店员无奈地说,”哪吒S和哪吒L只有增程版有现车,其他车型要等配件。”

时间回到2020年,哪吒汽车靠着两款高性价比SUV——13.98万的哪吒U和5.99万的哪吒V,硬是在”蔚小理”的夹缝中杀出一条血路。”那时候我们的车,比它便宜的没它大,比它大的没它便宜。”一位前销售回忆道,”2021年我们店一个月能卖80多台,销售顾问连上厕所都要小跑着去。”

数据不会说谎:2021年销量暴涨362%,2022年更是以15.2万辆登顶新势力销冠。其中5.99万的哪吒V贡献了65%的销量,被车主们戏称为”电动老头乐中的战斗机”。

但好景不长。2023年,哪吒成为唯一销量下滑的头部新势力,全年只卖了12.75万辆,同比下滑16%。与此同时,理想、蔚来、小鹏都在增长,最高的理想甚至暴涨183%。

“说心里话,企业走着走着,初心就变了。”张洪雷在供应商大会上这样反思。问题出在2022年7月推出的哪吒S上——这款定价19.98-33.88万的中高端轿车,彻底打乱了哪吒的节奏。

步子太大扯着裆

哪吒S的失败几乎是注定的。一个靠5万块小车起家的品牌,突然要卖20多万的车,消费者根本不买账。2023年全年,哪吒S只卖了2万多台,连创始人张勇口中的”及格线”都没达到。

更糟的是决策层的昏招:强制直营店只准卖哪吒S,把走量的V和U都甩给经销商。”那段时间每天晨会都像在搞传销,区域经理逼着我们硬推S。”前销售王昊说,”最离谱的是有的店长偷偷把客户介绍给经销商,自己吃回扣。”

直营体系就这样被玩坏了。曾经月销百台的店铺,现在成了外卖骑手的充电站;撤场时连展示用的充电桩都被物业扣下抵租金。讽刺的是,在三四线城市,经销商手里的哪吒V依然卖得不错——靠着”首付8888,月供666″的土味营销。

就在哪吒自乱阵脚的时候,真正的危机来了。2023年,比亚迪秦PLUS DM-i直接把价格打到9.98万,掀起了惨烈的价格战。”我们唯一的优势就是便宜,现在连这个优势都没了。”一位离职工程师感叹。

2023年底,哪吒又押宝哪吒L,内部都”全村的希望”。这款12.99万起的增程SUV确实收获了不少好评,但问题来了——工厂根本交不出车。”订单是有了,可供应链早就断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一位内部员工无奈地说。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哪吒销量直接腰斩,同比暴跌49%。那些曾经信任哪吒的车主们,现在最担心的是:”这牌子还能撑多久?我的售后找谁去?”

站在长风公园门口,看着对面大楼里零星亮着的灯光,不禁让人想起哪吒汽车曾经的豪言壮语。如今看来,那个想要”闹海”的哪吒,终究没能逃过现实的毒打。

编辑

银行抽贷30多亿,现实版“活着”

哪吒汽车的”钱荒”困局,就像一部现实版的《活着》剧本。这家曾经融资超278亿的造车新势力,如今账上只剩两千多万,比街边奶茶店的现金流还紧张。从2017年到2024年,他们搞了10轮融资,地方政府又豪掷50亿押注IPO,结果钱砸进造车这无底洞,连个响儿都没听着——2023年光烧钱就烧了43.5亿,到去年四月现金只剩4个亿,欠的钱却比手头的钱多出18亿。这场景像极了赌桌上输红眼的赌徒,明明筹码快见底了,还硬要跟庄家说”再来一把大的”。

去年六月港股IPO的招股书,现在看着就像个过期罐头。当时满心想着上市圈钱续命,谁料半年有效期都过了,港交所那边愣是半点动静没有。银行更狠,二季度突然抽走30多亿贷款,活像给人输血时拔管子。高管在供应商大会上倒苦水:”老板把房子车子都抵押了,现在连生产线都停了,卖车回款?不存在的!”估值更是一路跳水,从400亿跌到60亿,比双十一打折还刺激,要知道D轮融资时他们还值250亿呢。这种过山车式的估值,让早期投资人恨不得把肠子悔青,有个天使投资人私下吐槽:”早知道还不如把钱投给楼下奶茶店,至少还能天天喝免费珍珠奶茶。”

员工们直到被裁才后知后觉。最魔幻的是去年12月,张勇卸任CEO时,接棒的方运舟还在全员信里画大饼,说什么”2025年毛利率转正”,可眼下连社保都断缴三个月了。有个技术骨干在脉脉上爆料,说现在办公室饮水机都换成桶装水了,连净水器的滤芯钱都要省。更绝的是,公司开始卖闲置设备筹钱,有员工拍到财务总监亲自上阵跟收废品的砍价,那台价值百万的激光切割机最后按废铁价称重卖了。

债转股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张洪雷在会上求爷爷告奶奶:”各位老铁行行好,把70%欠款转成股权,剩下30%我们分15期还。”3月25日总算忽悠来134家供应商签字,宁德时代这些大佬也被绑上贼船,20亿债务变股权。但明眼人都知道,这就是张空头支票——领投的海外基金要求三年内上市且市值200亿,按现在这尿性,简直让ICU病人去跑马拉松。有个零部件供应商老板喝多了说大实话:”什么狗屁债转股,老子就当花钱买总比血本无归强。”他们私下算过账,就算哪吒真倒了,把抵押的生产线拆了卖废铁,好歹能捞回点本钱。

如今哪吒就像个走钢丝的,地方政府在底下扯着安全网,供应商举着计算器算得失。南宁和桐乡政府咬牙掏出30亿供应链金融,泰国那边也给了21.5亿授信。可工厂早停产了,桐乡生产线贴着法院封条,2000多辆车被讨债的供应商瓜分。员工工资拖到三月中旬才发二月份的,离职赔偿?不存在的!

这场生死时速里最讽刺的,是去年还吹牛逼要当”汽车界IBM”的张洪雷。现在别说转型服务商,连车机系统OTA更新都停了三个月。所谓的全球化战略,听着就像饿汉画饼——泰国工厂七月投产?先问问讨薪的工人答不答应吧。有媒体拍到泰国工厂的工人在食堂举着”还我血汗钱”的横幅,背景里崭新的生产线蒙着防尘布,活脱脱现代工业版行为艺术。国内经销商更现实,开始打包展车当二手车卖,有个山东车商在直播间吆喝:”原价12万的哪吒L,现在9万开走!买就送三年泡面,够你吃到车企倒闭!”

银行抽贷那30亿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金条。当初放贷时把哪吒当香饽饽,现在翻脸比翻书还快。有个支行行长私下透露,总行风控部早就把造车新势力列为”高危客户”,”现在谁给新能源车企放贷,就跟48年加入国军一个性质”。

熬到三月底,总算传来点好消息:70%供应商签了债转股协议,南宁政府又给供应链金融续了命。这场荒诞剧演到现在,连吃瓜群众都看累了。有个车评人在直播时叹气:”哪吒这出戏告诉我们,造车新势力的尽头不是星辰大海,而是ICU病房。”弹幕飘过一句神总结:”以前是没钱买哪吒,现在是没钱买哪吒。”

编辑

车主、员工、供应商权益几何?

哪吒汽车的情况不容乐观。

除了天天堵门的供应商,现在连车主都拉着横幅来凑热闹。有个贵州老哥去年买了辆哪吒,刚开一个月就发现车子跟喝醉了似的”耍酒疯”——动不动就甩尾漂移,4S店修了七八回愣是没整明白。法院判决书倒是痛快,白纸黑字写着让哪吒退车还钱,可20万购车款到现在还在天上飘着。这老哥气得直接睡在公司大堂,逢人就掏手机展示他的”秋名山车神”视频。

离职员工的讨薪大戏更是一地鸡毛。普陀区劳动仲裁调解书,白纸黑字写着要补发工资和赔偿金,结果到了支付日期,公司账上就剩四百块钱,连保洁阿姨的拖把都买不起。有个智驾部门的同事去年十一月离职,到现在还被欠着一个月工资加五万多赔偿金,仲裁书上的日期从去年底改到今年二月,眼瞅着快改到2025年了,这玩意都快成古董收藏品了。最绝的是公司玩的”壳游戏”,今天让你签众联天下,明天换成合智上海,后天又变成哪吒智合,搞得员工去法院申请执行都得带着企业查询报告,生怕告错了壳公司。

要说现在最惨的还是车主们,车坏了找不着配件,系统崩了没人维护。虽说商务部规定停产车型得保证十年配件供应,可你看看高合那帮车主,现在修个车得跑到领克4S店,不知道的还以为在玩汽车版”狸猫换太子”。广汽倒是豪气,说要拿1.74亿给合创兜底十年售后,可仔细算算账,这点钱连买螺丝钉都不够,纯属公关话术。最搞笑的是极越那帮车主,天天在APP上刷存在感,问题说明更了十三回就装死,现在连无线投屏都能罢工,百度大佬们早躲得没影了,说好的”智驾兜底”成了年度笑话。

供应商这边更是大型魔幻现场。有个给高合、合创过货的老板,现在看着仓库里堆成山的零件直骂娘:”这两孙子欠了老子八百多万,法院判了有个屁用,总不能把生产线扛回家抵债吧?”哪吒开供应商大会那天,有个没收到邀请函的哥们硬闯会场,举着欠款单大喊:”老子的一百多万不是大风刮来的!”结果被保安架出去的时候,他裤腰带上还别着哪吒当年颁发的”金牌供应商”奖牌,场面讽刺得能上春晚小品。

倒是有些人在废墟里找到了商机。北京有个威马专修店老板,以前就是4S店技术总监,现在每天接待从河北、山东赶来的车主,维修群里三千多人天天@他,生意火得堪比三甲医院专家号。杭州更有个哪吒前员工自立门户开专修店,拍着胸脯在抖音保证:”管他哪吒变李逵,来宝哥这保养维修统统八折!”评论区清一色”业界良心”的称赞,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官方售后。

最扎心的还是那个摄像头供应商的故事。2020年他们放着蔚来、零跑不合作,偏偏选了哪吒,理由居然是”怕蔚来这些花架子倒闭”。现在看着人家蔚来车主在换电站谈笑风生,自家仓库堆着几万颗哪吒定制摄像头欲哭无泪。这反转比股市还刺激,当年躲过了蔚来的”鬼门关”,结果栽在哪吒这个”老实人”手里。

眼下这场汽车业的淘汰赛,简直比鱿鱼游戏还残酷。车主捧着判决书无处兑付,员工揣着仲裁书讨薪无门,供应商守着库存望眼欲穿。你说这哪吒大楼里还剩啥?就前台那台饮水机还在苟延残喘,行政部大姐说这是最后的底线:”谁要敢动饮水机,老娘就跟他拼了!”而会议室里,高管们还在给新来的实习生画饼:”等E轮融资到了,咱们就是汽车界的IBM…”实习生低头刷着招聘软件,默默把”熟练掌握PPT制作”写进了简历特长栏。

在这场你追我赶的淘汰赛中,没有人能够预测接下来谁会出局,也没有人知道下一个遭受无妄之灾的是否会是自己。

关于 声波

声波
发现不同的声音

检查

新版Android 16:原生系统更好看了,也更像国产系统了

两周前,伴随着谷歌意外泄露的博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