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 9月 1 2025
首页 / 新知快讯 / 24H看点 / SHEIN“归国记”:回迁中国、绑定中国

SHEIN“归国记”:回迁中国、绑定中国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清代诗人蒋士铨这首《岁暮到家》的诗句讲的是天涯游子突然归家,总是给亲人带来无尽的惊喜。

根据近期彭博社的报道称,“国际”快时尚巨头希音(SHEIN)正考虑筹划将其总部从新加坡迁回中国。

要知道,此前SHEIN的高管曾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SHEIN不是一家中国公司,而是一家新加坡公司、国际化公司”。比如2021年,广州希音控股股东变更为新加坡公司,企业类型也由台港澳法人独资变为外国法人独资;2024年9月,SHEIN集团副主席克劳尔(Marcelo Claure),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举办的全球人工智能峰会上表示SHEIN是一家新加坡公司,只是借助中国的制造业和供应链。

但现在,SHEIN的态度有了180度的转变。

彭博社称SHEIN的这一举动是“资本求生式回归”。据英国《金融时报》分析,此次回迁核心目的是博得中国证监会对其香港上市的绿灯——毕竟,新加坡总部的“税务优惠外壳”不仅未能撬开欧美资本市场大门,反而因“注册地与实际经营地分离”引发了巨大争议。

从纽约到伦敦的IPO接连折戟,再到如今香港成为最后的希望,SHEIN的“国际化”人设已在当下复杂的全球监管、关税政策和地缘政治博弈中步履维艰。

回望SHEIN创始于中国再到出走的一系列历程,就像一场精彩绝伦的时尚变装秀。此次“回归”,也意味着其全球化战略的重大战略转折。

海外碰壁,唯有积极拥抱中国

作为最早一批出海的中国企业,SHEIN也确实配得上“艰苦奋斗”四个字。

SHEIN创始人许仰天出生于山东淄博一个农村家庭,毕业于青岛科技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早年进入南京一家外贸电商公司从事搜索引擎优化的工作,2008年独立创业。2015年,公司迁到广州,正式更名为SHEIN。

也许是早年外贸公司的经历让许仰天看到了海外“快时尚”的巨大潜力,SHEIN在疫情期间迅速抓到了欧美经济下行以及受惠于美自2016年来施行的新免税入境政策(奥巴马政府2015年修改后的政策允许个人免税购买进口商品的最低价值门槛从200美元提高到800美元)的机会,做到了扩张与盈利的双重目标。

自2020年起营收每年呈几何倍数增长,2023年时总收入约322亿美元,首次超过前辈Zara和H&M的总和。

一方面,SHEIN的营收年年攀升,另一方面在资本市场谋求上市却“全球碰壁”。

2022年,SHEIN估值千亿美元“状态巅峰”,其赴美IPO计划因SEC对数据安全及“中国供应链风险”的审查而流产;次年转战伦敦,又因复杂股权架构触发中国证监会境外上市审查红线。

英国《金融时报》揭露,SHEIN新加坡母公司通过多层交叉持股看上去是一家国际化公司,但其经营实体大部分还是在中国大陆境内,而日均处理的亿级用户数据,这在欧盟看来实属“跨境监管黑洞”。

此外,根据希音母公司Roadget Business Pte的招股书显示,SHEIN 2021-2023年利润累计21.28亿美元,在新加坡纳税2.74亿美元,实际税率约12.9%,要比中国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低将近一半。

由于SHEIN的营收多来自于欧美市场,主要赚的是老外的钱,所以让不少美国议员恨得牙痒痒,有美国议员就抨击其为“全球化时代的税务套利”。

美国自2025年8月29日起就宣布全面取消跨境包裹小额免税政策,切断了通过第三国转运避税的路径,且欧盟方面也对SHEIN加强了监管。法国已以“虚假折扣”对希音罚款4000万欧元,意大利又因“误导性环保宣传”再罚100万欧元。

兜兜转转多年,到底还是祖国的怀抱更好。香港如今成为SHEIN最后的救命稻草,但前提是要解决“身份合法性”。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证监会要求SHEIN证明其非VIE架构且数据合规,而迁回总部被视为最为关键一点。

不过,根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披露,希音新加坡总部仅有大约200名员工,而中国境内的员工数则达到10382名,迁移工作应该并不费劲。

回迁中国,珠三角供应链强绑定

作为一家具有国际化战略眼光的公司,SHEIN过去几年曾大张旗鼓布局海外供应链。

在土耳其,SHEIN联合供应商辛巴达建厂,将中国面料运至伊斯坦布尔生产,再借波兰仓库辐射欧洲;在巴西,1.5亿美元投资号称要创造10万岗位,承诺85%拉美商品本土化生产;在越南,更以无息贷款吸引供应商建厂,租赁相当于26个足球场的仓库。

然而,这些国家的供应链毕竟还是与国内成熟的配套难以比肩。无论是中国工人的勤奋还是工作效率,都不是这些国家的人员能够望向其背。

越南人工成本五年暴涨120%,但产业链成熟度不足广东十分之一;巴西工厂交货周期长达20天,拖累“小单快反”核心优势;印度千余家供应商的产能,仅能满足其全球需求的6%。

波士顿咨询报告指出,SHEIN的“按需时尚”模式依赖珠三角“14天设计-打版-出货”的极限效率,这是土耳其45天、越南30天周期根本难以复制的。

更重要的是,希音在广东番禺有300余家核心供应商,4000余家系统供应商,这些供应商可能雇佣了超过10万名员工。这些数据表明,希音的实际运营仍然深度依赖中国供应链体系。

于是,回迁中国成为必然选择。

2025年,SHEIN斥巨资建造的位于广东肇庆的“希音湾区智慧产业园”完成了项目验收交付,预计将在年内正式进驻使用;位于肇庆的另一个总投资35亿元的希音湾区西部智慧产业园项目,拟建设集智能分拣中心、订单分拨中心及智能制造工厂等于一体的智慧化园区。

此外,位于广州增城的“希音湾区供应链”项目已于2024年9月底正式开工,一期项目投资达36.9亿元,该单体项目三期总投资达百亿元级别,为SHEIN全球销售提供核心支持。

从这些加码投资也可以明显可以看出,虽然SHEIN这个“游子”一度心在海外,还实际的身是踏踏实实在国内的,脱离不了的珠三角的供应链体系就是切实的证明。

总部回迁中国后,希音将能更好地整合其供应链资源,深化与国内供应商的合作,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际监管压力。

押注中国,回归中国,才能实现IPO

从SHEIN的角度而言,与其在欧美上市“遭人白眼”,回归港股无疑是最佳选择。

在国际地缘政治风险的不确定下,在香港上市有一定的避风港作用,无需疲于反复协调,以应付国外与国内监管机构诉求不一致的问题,也可以避免被其他不良国家利用,而成为国际斗争的牺牲品。

而香港在监管政策方面也更加友好,而且能给出更高的估值、更大募资规模、后续流动性也更好,更有利于企业的稳健发展。

有消息称,7月份时SHEIN已经秘密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

这里要指出一点,此前未经港交所豁免,只有在其他主要海外交易所已上市的公司,才能启动售股前机密提交招股书草案。但今年5月,香港证监会与香港交易所联合发布公告,宣布于今年5月6日起正式推出 “科企专线”,以进一步便利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请上市,并提出允许这些公司可以选择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

不过,SHEIN的问题主要还是中国证监会的态度。

不过,如果踏实回归本土,则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简化股权与税收核查流程。当然,后续仍需要积极确保业务模式合规,杜绝可能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并妥善解决知产纠纷。SHEIN才有真正跨越重重阻碍,成功推进香港IPO计划,在全球市场中重新赢回信任与尊重。

毕竟,中国证监会在考量给上市公司放行时,企业的国际声誉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

正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衣锦还乡做贤人。”对于SHEIN而言,押注中国,回归中国,或许才是目前其实现渴望已久IPO之路的唯一选择。

结语:回归后SHEIN仍需努力

在历经了三次IPO尝试后,SHEIN如今选择回归中国,本质还是向复杂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压力下的妥协。

2022年4月,SHEIN经历F轮融资后,估值高达1000亿美元,一时行业巅峰,备受追捧。而次年其计划赴美上市时,估值便开始打折。2024年6月赴美上市遇阻后转战伦敦,其期望估值已经跌至500亿美元。2025年4月,历经繁杂审查与听证流程,终于获英国监管当局(FCA)批准,却因未获中国证监会放行而停滞。财新网报道称,有投资人认为估值得降至300亿美元才能在伦敦上市,但官方并未就此回应。

《经济学人》对SHEIN的回归评价为“中国供应链的胜利,亦是全球化退潮的缩影。”

无论如何,SHEIN的上市历程都给予了中国企业们一个重要启示,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应建立在透明与合规的基础上,而非通过架构设计规避监管。与其通过复杂的架构设计规避监管,不如坦诚接受企业的实质特征,在合规基础上构建真正的全球化运营能力。

正如李嘉诚所说:“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做人。”在ESG与大国合规的时代,可持续地创造价值才是许仰天们的终极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市场2025年上半年IPO融资额重回全球第一,前7个月集资总额约1270亿港元,按年升幅超过6倍。这也意味着希音选择此时推进港股上市,正迎来一个难得的市场窗口期。

正如《岁暮到家》的下半句“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中所言,游子在外不能常伴母亲左右,但母亲依旧关怀备至。父母有爱子之心,儿女也当有反哺之情。

关于 声波

声波
发现不同的声音

检查

卡游赚了小朋友们太多钱

正值开学季,这篇文章给大家分析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