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科幻小说里的人机交互场景走进现实,当AI技术开始触碰人类想象力的边界,科技与科幻的关系早已跳出“前者追赶后者”的单向叙事。如今,科技既是科幻构想的落地者,更是催生新科幻灵感的赋能者。2025年9月20日,第十六届华语科幻星云奖庆典于成都启幕,这届中国科幻界的盛会也因荣耀这类AI终端生态企业的深度参与而增添了更多看点。
在“科幻文学”大咖对话环节,荣耀携其AI智能体YOYO与刘慈欣、阿来、韩松等科幻大咖展开了一场关于科技与科幻文学的深度对谈,诸如“科技杀死科幻作家”等犀利话题,引发了科幻迷的广泛关注,背后折射出的是科技企业与文化创作领域对AI发展的共同思考。而此次跨界对话的技术落脚点,无疑指向了即将发布的荣耀新一代旗舰终端,外界普遍猜测这款旗舰产品是否已具备业界期待的自进化AI能力。
科幻与科技的双向奔赴:AI时代的创作新生态
科幻文学与尖端科技的碰撞从未像今天这样激烈而深刻。当主持人提出科技成长是否会杀死科幻作家的议题时,刘慈欣坦言:“我把构思好的段落让AI重写,结果它写得比我好很多”。这种创作冲击直接呼应了此次对谈的核心议题,而这位科幻大师的观点,恰恰揭示了AI技术对传统创作领域的颠覆性影响。
从产业数据看,科幻与科技的融合已形成可观的经济规模。以京西科幻之城为例,经过 5年发展已集聚科幻企业与机构200余家,2024年产业收入超150亿元。这种蓬勃发展的产业生态,为诸多科技企业的跨界合作提供了肥沃土壤,也预示着AI技术在文化创作领域的应用潜力正逐步释放。

自进化AI:终端技术的下一个战场
在科幻产业依托科技力量形成可观规模、AI技术在文化创作领域的应用潜力逐步显现的过程中,AI与科幻创作领域的直接互动也已出现鲜活实例。据悉,在星云庆典现场,荣耀AI智能体YOYO在对话中展现出多模态理解、高情商回应、视觉识别等能力,更凭核心特质透出强烈“真人感互动”:基于MagicGUI开源大模型的多模态感知能力,让它能通过摄像头、传感器和音频设备捕捉图像、声音、手势乃至环境上下文,实现文本、语音与视觉的深度交互;强大的个人知识库更是打破重复提醒的传统局限,能精准记住用户偏好、习惯甚至未完成的意图,还会在合适时机主动提供服务。
也正是这份“可看可记”的底气,支撑它参与刘慈欣的创作讨论,坚持“哪怕你是刘慈欣也不能修改原著”的原则,引发全场的热烈反响。这一“活人感”的表现,不仅展示其在自然语言理解、情境感知等方面的成熟度,也让人不禁联想到荣耀CEO李健近日提到的“自进化AI”概念。
据了解,李健提出“自进化将是LLM走向AGI的关键能力,也将是AI终端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这一判断,正逐渐成为行业共识。从技术定义看,自进化AI区别于传统AI的核心在于其能够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不断学习、适应和提升自身能力,而无需持续的人工干预。

实现这种能力面临多重技术挑战。根据行业研究,自进化AI需要构建包括认知、记忆、学习、感知、行动等多个核心组件的复杂系统。其优化空间涵盖认知策略、记忆内容、世界模型准确性等多个维度,既需要实时在线改进以应对环境变化,也需要离线深度分析以实现架构升级。这些技术难点解释了为何自进化AI至今仍是行业前沿课题。
从终端用户需求看,市场正在呼唤更智能、更个性化的AI终端体验。荣耀提出的“成长型”硬件概念——根据用户使用习惯动态调整性能参数和资源分配,以及懂得自主学习的操作系统等等,反映了行业对自进化AI的具体探索方向。这种探索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整个AI行业从工具属性向“生命体”属性进化的大趋势相吻合。
阿尔法战略下的荣耀布局:生态与技术的双重下注
分析荣耀在AI领域的布局,其阿尔法战略提供了关键视角。在2025年MWC上,荣耀宣布向AI终端生态公司全面转型,未来五年将投入超过100亿美元助力生态建设。这种长期主义的投入为其自进化AI技术发展奠定了资源基础。
从技术路径看,荣耀的布局呈现三个特点:在硬件层面追求超越参数本身的更大潜能;在系统层面依托SOTA级MagicGUI多模态感知大模型等基座能力,打造懂得自主学习的操作系统;在生态层面则打造全品牌终端互联。这三个维度恰好对应了自进化AI所需的硬件适应性、认知能力和协作能力,显示出战略规划与技术探索的一致性。
国际市场的反馈为这种布局提供了侧面印证。在MWC 2025上,荣耀凭借AI创新技术获得超过50项媒体大奖,其推出的全球首款基于GUI的个人移动AI智能体现场演示了“一句话预订餐厅”,获得多方关注,反映出行业乃至全球对其AI方向的兴趣与期待。
而近期荣耀推出的折叠屏旗舰Magic V5,也将AI能力深度融入终端体验的全场景。依托MagicGUI多模态感知大模型,其升级后的荣耀AI智能体YOYO实现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的跨越。除了此前展现的“看与记”,它还具备基于屏幕理解的跨应用执行能力:能依据当前页面操作反馈,精准推理下一步最佳操作。比如“一语 PPT”“一语打车”等八大一语AI能力,展现出精准理解需求、拆解复杂任务的认知与执行能力。由此可见,荣耀的AI自进化能力或已初露端倪。
荣耀AI的自进化猜想:可能性与挑战性
基于华语科幻星云奖庆典的精彩对谈,以及荣耀在AI技术与生态建设路径,或许可以对荣耀下一代终端产品系列的自进化AI能力做出一些理性推测。
从硬件层面看,其“史上最强硬件配置结合AI赋能”的定位,有可能采用实时优化机制,根据用户行为数据动态调整资源分配,这符合自进化AI的在线学习特征。
系统层面,最值得关注的是即将发布的MagicOS 10.0搭载的 “行业最强AI智能体”。若如其所说能够实现更具活人感的交互方式,则意味着在多模态感知和迁移学习方面取得了突破,这正是自进化AI的核心能力之一。
随着高通骁龙大会的临近,荣耀新品的神秘面纱即将揭开。无论其自进化AI能力达到何种程度,这场科技与科幻的跨界对话都已揭示出一个明确趋势:AI正从工具理性走向生命隐喻,从功能实现走向生态构建。在这个充满想象力的转型时代,荣耀的探索既体现了企业战略,也折射出整个行业的集体思考。荣耀新品能否成为“最强自进化AI原生手机”或许还需市场检验,但它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AI终端进化的重要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