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 3月 19 2024
首页 / 新知快讯 / 24H看点 / 地球上最酷的建筑在南极

地球上最酷的建筑在南极

看看下面这张图,你是否会想起《星球大战》里那个全地形装甲步行机「AT-AT」,其实这是南极大陆上的一个科考基地。

▲ 图片来自:《星球大战》

类似风格独特的建筑还在南极还有不少,步入南极,可能会让你误以为穿越到了电影中的科幻世界。

实际上人类在南极建立科考基地的历史还不到 120 年,而且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位于南极的这些建筑首要考虑的是实用性,外观设计和舒适度几乎是最不重要的。

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在这个地球上最寒冷,而且一年 300 天刮着 8 级大风的地方,能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 图片来自:The Verge

早期的南极建筑到底简陋到什么程度?1903 年苏格兰国家南极探险队一行 33 人在抵达南极后因厚重冰层阻挡而无法前进,决定停留在南奥克尼群岛上过冬,并用石头、木材和毛毡等材料上搭建了一间小房子。

▲ 图片来自:Wikipedia

这便是南极洲的第一座永久性建筑,当时的探险队负责人 William Bruce 以爱丁堡气象学家 Robert Traill Omond. 的名字来为这座建筑命名,称其为 Omond House,后来这个站点交给阿根廷政府管理,至今为止阿根廷政府仍把 Omond House 当作其科考基地的一部分进行维护。

▲ 图片来自:BBC

不过当时的探险队员宁愿待在船上也不想待在这间房子里,据其中一位队员回忆,比起船上,小屋是实在是太过通风和寒冷了,积雪常常会把门掩埋,队员们只能通过窗户进出。

现在的科考队员则要幸福很多了,自从 1959 年多国签订《南极条约》后,南极的科考活动也随之活跃起来,来到南极的除了科学家,还有一些建筑工程师和设计师,他们希望在这个最寒冷的地方将设计美学和实用性结合。一位叫做 Emerson Vidigal 的设计师表示

作为建筑师,我们更关心居住者的舒适感,因此我们着手营造一种可以提升幸福感的居住氛围。

Emerson Vidigal 是巴西建筑事务所 Estudio 41,这家建筑公司负责了巴西南极的 Comandante Ferraz 科考站的设计,这个科考站曾在 2012 年因为机房爆炸导致 2 人丧生,后来巴西举办了一个国际建筑设计竞赛,向全球征集重建方案, Estudio 41 最终脱颖而出。

新的 Comandante Ferraz 科考站位于凯勒半岛,单看外形会让人误以为是美术馆或主题酒店,主要分为上中下三层。

9.1 米的上层包含卧室、公共服务、餐厅,高度近 6 米的中间层用作实验室、操作室和维护区,2.5 米高的区域则作为整个考察站的中央仓库和车库,此外还设有视频会议室/礼堂、图书馆和客厅等,建筑的高度还可随着气温和冰层融化情况进行调整。

据设计师介绍,这样的设计除了能给科考队员提供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还能最大程度减少对附近野生动物的影响。

同样特别的还有英国的哈雷 6 号(Halley VI)南极科考站,也就是开头提到的那个形似《星战》机器人的建筑,那只是科考站的其中一节,整个科考站是由 8 节这样的建筑连接在一起组成的。

▲图片来自:纽约时报

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呢?

首先高支架有利于让大风吹走积雪,而这座科考站也不是固定的,底部有类似雪橇的结构,这样可移动的设计,其实恰恰是为了固定科考站,这是在前几代哈雷科考站中吸取的教训。

因为这座科考站是建在布朗特冰架上,而南极冰川的移动会让布朗特冰架每天都向海移动约 1.5 米,像传送带一样带着科考站移动,即便不考虑冰架是否会将科考站带进海里,观察大气等研究也需要一个稳定的观测点。

▲图片来自:Wikimedia Commons

于是设计师就在哈雷 6 号科考站底部安装了几个雪橇,可定期根据冰川的移动向反方向移动,以保证科考站稳定在一个位置,哈雷 6 号也是世界上首个「完全可重定位」的极地研究站。

在南极建房子,除了要克服严苛的天气条件,另一大挑战便是如何将建材运到南极。因为适合一年里只有夏季的 12 周时间内适合运输,因此很多科考站需要花费数年时间才能建成。

于是印度南极与海洋研究中心在计划建立第三个南极科考站时,希望尝试采用了一种更高效的方式,并请来了德国的 bof Architekten 建筑事务所进行设计。

bof Architekten 没有让印度人失望,不到两年时间一个未来感十足的建筑就在南极拔地而起,该建筑由 134 个集装箱改造组装而成,集装箱本来就是运输建筑材料的容器,建筑师将其融入到建筑中提高了运输效率,也缩短了组装时间,

设计师用铝合外壳包裹这些集装箱,让建筑可承受强风,零下 40 摄氏度的温度,以及极地的暴风雪,内部的玻璃幕墙让室内有良好的采光,同时能在内部欣赏到南极风光,最多可容纳 47 名研究人同时在这里生活和工作。

最环保的南极科考站要数比利时的伊丽莎白公主站(Princess Elisabeth Antarctic),这是全球首个实现零排放的科考站。

▲ 图片来自:BBC

伊丽莎白公主站完全依靠太阳能和风力发电,附近配备了 9 台风力涡轮发电机和多块太阳能面板,由于电力供应有限,这里没有供暖系统,而是采用一种分层设计来维持室内温度,以此只能在夏季使用。

不得不提的还有中国在南极的泰山站,外形呈正十六边形,底部架空,由 8 根钢柱支撑,有点像一个红色的巨大飞碟,在 2014 年建成,并在 2019 年完成了二期工程建设。

▲  图片来自:新华社

泰山站融合了上文中提到的多个极地科考站的建筑技术,主体建筑架空地面,配电系统、融雪系统、新风加热采暖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等配套设施则建在雪地之下,是我国首个南极雪下工程。

▲  图片来自:新华社

在能源供应方面,则采用了风能-太阳能-柴油发电机-储能电池互补的智能微电网供电系统,混合使用柴油和新能源,建筑方式上和印度一样采用了定制集装箱模块组合形式,将配套设施整合在集装箱模块中。

不过最特别的南极科考站,应该还是由于丹麦 MAP 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冰山居住站 (Iceberg Living Station),目前还在开发当中,这座科考站将直接在南极就地取材,用南极的冰山建造而成。

▲ 冰山居住站概念图. 图片来自:MAP

据 MAP 介绍,他们会使用挖掘机直接对南极的冰山进行改造,在冰山内开凿出多个活动空间,采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供电,不过这这种建筑的寿命也有限,因为冰山会在 7-10 年内融化。

南极这个世界上最寒冷、最大风、最干燥地方,也不能阻挡设计师将现代建筑美学带到这里,这里有着世界上最酷的建筑,或许未来在人类还会将这样设计带到条件更严苛的外星球。

关于 声波

声波
发现不同的声音

检查

与小米生态无关、融入奇瑞,智米科技创始人苏峻的造车梦

上周末,智米科技召集媒体,回应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