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 4月 23 2024
首页 / 人工智能 / VR / “眼见为虚”:浅析国内VR新闻生产现状

“眼见为虚”:浅析国内VR新闻生产现状

摘要:随着新闻媒体对VR技术的引进,传统新闻报道理念及方式发生改变,新闻界再一次经历了变革。作为我国首个设立VR频道的新闻APP,上游新闻客户端在我国VR新闻生产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本文通过对上游新闻客户端VR频道中的229条VR新闻进行研究,分析得出我国现阶段的VR新闻生产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技术理念不够成熟、选题倾向娱乐化、受众关注度不高等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及思考,以期为我国VR新闻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VR新闻;新闻生产;上游新闻客户端VR频道

2016081609540575.jpg

  一、导言

麦克卢汉有一句经典名言:“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当一种新的媒介出现,必然会带来信息传播方式及传播理念的革新。2016年被称为“VR元年”,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虚拟仿真技术,VR在诸多领域掀起流行热潮,新闻媒体也积极引进VR技术,创造了“VR+新闻”的新型报道模式,在传统媒体积极寻求转型以适应社会发展的今天,VR的出现给信息传播带来了新的可能。国外媒体对VR的探索始于2013年,美国甘内特报业集团旗下的《得梅因纪事报》推出首个VR新闻项目《丰收的变化》(“Harvest of Change”),这“标志着VR技术开始在美国新闻界真正兴起”①。我国VR新闻起步较晚,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大阅兵中,人民日报制作了“9·3”阅兵VR全景视频;2016年1月24日央视网在体坛风云人物颁奖典礼上,首次采用VR技术进行全景直播。2016年,由重庆报业集团打造的上游新闻客户端首次推出了VR频道,设置专栏发布VR新闻。在VR技术的影响下,无论新闻生产流程还是信息传播观念,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从新闻生产的角度对上游新闻客户端VR频道(以下简称“上游VR”)的新闻进行归类、分析,探索其中的特征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借以窥探我国VR新闻生产现状,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具体而言,本文的研究问题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我国VR新闻生产的现状如何?相较于传统新闻生产方式有何改变?第二,我国VR新闻生产过程中还存在哪些困境或不足,有什么应对方案或解决措施?第三,我国VR新闻未来可能朝着什么样的趋势或方向发展?

  二、研究发现

(一)“从叙事走向呈现”:VR新闻生产方式的变革与局限

1.改变传统线性叙事,打造“全景式”“沉浸式”新闻体验

(1)VR技术颠覆传统新闻报道的线性叙事

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等的新闻报道活动,主要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描述或展现新闻事实,且叙事通常从开头到结尾呈线性表达,一般有固定的叙事角度。而VR新闻呈现了一种新型的新闻叙事模式,通过计算机对现实环境的模拟,将新闻事件置于更加广阔的非线性交互环境中,为受众提供全景式解读。以上游VR新闻《闪电秀!操控百万伏电流于掌心》为例,打开这篇VR新闻,受众可以通过用手指滑动屏幕或佩戴VR眼镜自由转换观察视角,传统的屏幕界限被打破,在360度无缝连接的图像中,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关注点。受众既可以观看前方精彩的“闪电秀”表演,也可以看到后方拿着“长枪短炮”的记者们,或者观看左右两边热闹的人群。在上游VR中的每一条新闻里,配有少量的文字说明,点开文字说明的按钮,就会出现几百字的简要介绍,相较于传统媒体中将语言文字作为主要传达信息的载体不同,VR新闻中的文字只是起到一种辅助说明作用。

(2)用户不仅是信息接收者,更是新闻参与者

传统新闻报道中,受众根据新闻报道对事实的描述或展现,在自己的脑海里勾勒出新闻事实的原貌,这种受众接受信息后自己“解码”的过程,可能存在解码错误或损害原本的情感传达。而VR新闻中受众可以通过穿戴设备“身临其境”地感受新闻现场,了解新闻事实,这种“感知域的延伸”能够带来“沉浸式体验”②。VR新闻中,受众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更可以是新闻现场的参与者。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说过:“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感觉能力的拓展或延伸。”③VR技术几乎完美地印证了这句话。在上游VR中,有几篇关于“重庆力帆客场对阵广州恒大现场”的系列VR新闻,这几篇VR新闻呈现的都是足球比赛现场的场景,周围是呐喊的观众,前方是激烈的比赛,给受众一种自己也是现场观众的错觉,会忍不住一起呐喊助威。这几篇VR新闻是上游VR的早期作品,都只是静态的图片,没有背景声音,但这种现场感和参与感却是传统新闻媒体难以提供的。

2.局限:VR新闻不等于360度全景视频/图片

不可否认,VR技术给受众带来了“感知”新闻的全新体验,这种“沉浸感”打破了受众对信息传播方式的原有认知。但VR技术在我国兴起不久,发展尚不成熟,其中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多数新闻媒体将VR新闻等同于360度全景视频或图片,而这两者的概念存在很大的区别。VR技术强调“沉浸”“交互”和“想象”,其中“交互性”是指“通过硬件和软件设备进行人机交互,VR用眼球识别、语音、手势乃至脑电波等多种传感器,与多维信息环境的交互,逐渐趋同于同真实世界的交互”④。要达到“交互性”的效果,VR对新闻媒介提出了技术、资金、人才等一系列的要求。一方面,制作真正意义上的VR新闻需要耗费巨大的投资和较长的周期,以《得梅因纪事报》制作的VR新闻《丰收的变化》为例,“该片制作耗时近三个月,投入五万多美元”⑤;而新闻讲求时效性,纪录片之类的新闻报道尚可耗费较长周期,但一般的新闻对时间有着较高的要求,360度全景视频或图像只需在新闻现场拍摄,后期制作也比真正的VR新闻简单,所以360度全景视频或图像更受新闻媒体的欢迎,而“像国外那样耗资巨大拍摄VR新闻纪录片,国内媒体尚未开展尝试”⑥;另一方面,VR新闻是一种全新的媒介技术,对技术水平有较高的要求,而国内熟练掌握这一技术的人才并不多,以上游新闻客户端为例,上游由传统媒体转型而来,它“定位于VR采编系统流程研发,所以这支VR团队并非纯正的技术队伍,研发期间它包括了技术团队、视频团队、品牌推广团队”⑦。所以真正掌握VR技术的人才并不多,这也给VR新闻制作造成困难。

 (二)偏向娱乐化的VR新闻:VR新闻选题困境

新闻选题决定了新闻生产的对象。一般来说,新闻选题要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即时效性、重要性等,好的新闻选题往往是一篇优秀新闻报道的前提。笔者将上游VR中的229条新闻的选题进行归纳分类发现,占据上游VR最大比例的是有关自然风光及城市建筑的新闻选题,占总体的44%,社会新闻虽以18%位居第二位,但在这一部分比例中,娱乐性的新闻占据较大比例,真正关于国计民生的社会新闻较少。除此以外,体育新闻、会议新闻、展览类新闻数量相差不大,而有关国外新闻的报道数量最少。这一选题状况也是国内VR新闻发展中面临的一大困境,即选题上的局限性。一方面,VR技术本身的特质限制了新闻的选题。VR以视觉呈现为主要信息传播方式,且当前我国VR新闻大多处于360全景视频或全景图片阶段,VR虽然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但静止的图片和时间短暂的视频不能传达所有信息,更不能表现深刻的选题,只能选择简单浅显、偏向于娱乐性的新闻,如娱乐体育赛事报道、轻松的社会新闻、现场展示性报道等;另一方面,我国VR技术起步较晚,发展还不充分,且缺乏相关技术人才,而制作质量尚可的VR新闻需要耗费巨大的财力、人力和时间,我国新闻媒体还处在转型阶段,短时期内还无法大批量制作出选题、质量上乘的VR新闻。以上原因导致了现阶段我国VR新闻大多数还局限在风景观赏、大型活动现场展示等选题。

 (三)流失的受众:VR新闻传播效果不尽如人意

我国首部影响力较广、引用VR技术进行新闻报道的是2015年9月3日,由人民日报制作的“9·3”阅兵VR全景视频,不仅收获了极高的点击率,也受到了受众的好评。VR新闻刚出现的时候,受众对新技术的好奇心强烈,VR新闻备受追捧,有部分学者或业界人士甚至做出预判:VR技术将拯救新闻业。但井喷式产生的VR新闻却没有得到预期中的高关注度,原有的受众群体甚至有流失的迹象。笔者将上游VR中所选取的229条VR新闻的阅读量分为三个区间,发现0—5000阅读量的占91%,5001—10000阅读量的占5%,10000以上阅读量的最少,占4%。这说明受众更多时候只关心发生了什么,而并没有身临其境的愿望,VR技术并不能成为点击率和传播量的唯一保证。

那吸引受众的VR新闻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笔者对阅读量在5001以上的VR新闻进行研究,发现比较受欢迎的VR新闻选题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选题。在以上列表中,《2017重庆春季房交会开幕》《高考第一天,巴蜀考点秩序井然》《重庆江北机场T3A航站楼VR全景曝光》等新闻,涉及买房、高考、出行等普通民众较为关注的话题,与普通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当这些社会话题以VR形式出现,关注度自然也不会低。

2.针对青年群体的选题。青年群体对新技术更为敏感,也更愿意进行传播,尤其是新技术与自己周围事件相结合的时候。在列表中,《上游VR看重庆高校毕业典礼》一系列的VR新闻阅读量都较高,10篇阅读量上万的VR新闻中,针对青年团体的新闻报道就有4篇,不难推测青年群体在这几篇VR新闻的点击率和传播量中做出的贡献。

3.重大的国内、国际事件。重大的国内、国际事件,其本身的显著性和影响力已经吸引了受众的目光,而当VR技术为受众提供近距离、第一视角的机会“亲历”这些重大事件,必然会引发更多的关注。在上游新闻客户端VR频道中,国际事件原本所占比例非常少,只有3篇,但有2篇阅读量在5000以上,甚至有一篇阅读量在10000以上,这说明受众对于空间上离自己较为遥远的事件更为关心,也更愿意体验“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研究结论

(一)我国VR新闻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前景可观

通过对上游VR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我国VR新闻还停留在360度全景视频或图片的阶段,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VR新闻,且存在选题偏于娱乐化、传播效果不理想等方面的困境,这反映出我国VR新闻无论是在理念还是在实践中,发展都还不够成熟,尚处于初级阶段。但不可否认的是,VR技术的引进,给新闻界带来了新的传播业态。传统新闻报道中线性叙事被全景式叙事所取代,受众能够在VR新闻中体验到“沉浸式”的“感知”新闻的体验。受众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新闻现场的参与者,自主性和互动性大大加强。新闻媒体从叙述新闻事实到呈现新闻事实,新闻事实客观性得以保障。VR技术让受众在观看新闻现场时自由转动屏幕,自主选择关注点,新闻中图片或视频上下左右无缝连接,打破了原有的屏幕界限,新闻传播的形态、方式、理念都得到了进一步的革新,技术进步给新闻媒介传播信息、受众接受信息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和可能。

美国高盛集团发布的《2015年虚拟现实报告》预测:“2025年VR/AR市场规模将达800亿美元,其中软件市场占据350亿美元,硬件市场占到450亿美元,VR市场前景可观。”⑧在报告中,虽然视频游戏的市场仍然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但视频直播等也占据较大比例,这说明VR新闻仍然具有可挖掘的价值,发展前景广阔。同时,“2016年3月暴风魔镜、国家广告研究院、知萌咨询机构联合发布的国内首份VR报告——《中国VR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指出,VR产品用户和移动互联用户深度重合,他们平均每天用手机上网的时间超过了4个小时”⑨。这也为我国VR新闻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重庆晨报副总编辑、上游新闻负责人陈旭曾在采访中介绍:“为了强调速度,初期在操作界面上我们舍弃了部分自主编辑功能和互动功能,下一步我们将逐步推出VR视频直播和VR高清视频,也将推出面向上游用户的VR开放拍摄制作平台。”⑩我国VR新闻正逐步走上正轨,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二)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内容依然是影响力的决定性因素

如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对传媒产业的影响也与日俱增,从互联网普及到移动客户端催生UGC的出现,再到后来的VR、AR、无人机等,新技术与新闻传播的融合,尤其是在传统媒体急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仿佛是救命稻草一般,一旦出现便引发业界效仿的热潮。但技术终究只是信息传播发展的推动力,而不能决定新闻媒介的命运,优质的内容依然是新闻媒体影响力的决定因素。从我国较有影响力的VR新闻作品中,如人民日报的《“9·3”阅兵VR全景视频》、新华网的《“两会”VR全景报道》、财新网的《“深圳垮塌事故”VR新闻报道》等,不难发现其在选题和内容上已经具有足够吸引力,而VR技术只是一种辅助力量,真正使这些报道具有较大社会反响的是其话题本身具有的影响力。所以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在新闻传播领域,优质内容仍然是第一位的。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关于青年团体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以及重大的国际国内事件,是我国VR新闻较有吸引力的话题,也是我国VR新闻继续发展中可参考的选题范围。

新闻媒介与游戏产业不同,不是单单依靠技术就够了。提高用户体验度、创新信息接收模式固然重要,但新闻产业毕竟属于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承担着引领社会舆论的责任,其核心是对思想层面的建设,而这不是技术能解决的。

注释:

①张瑞峰.“VR+新闻”:新媒体时代的新探索[J].视听,2017(10).

②吾·欧登格尔乐.虚拟现实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创新性应用——以财新“深圳垮塌事故”VR新闻报道为例[J].科技传播,2016(23).

③[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0-21.

④⑨喻国明,张文豪.VR新闻:对新闻传媒业态的重构[J].新闻与写作,2016(12).

⑤⑥肖黎,倪娜.传统媒体如何“拥抱”VR[J].新闻前哨,2016(7).

⑦⑩罗彬心.国内首个APP新闻VR频道上线|专访上游新闻[EB/OL].http://mp.weixin.qq.com/s/30rpG4Ihu3oyI1LVUxuw2Q.

⑧高盛公司.2015年VR/AR行业报告[EB/OL].

关于 恰克

恰克
吃鸡吃鸡

检查

这就是OpenAI神秘的Q*?

还记得去年 11 月底爆出来的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