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 3月 29 2024
首页 / 人工智能 / AI / AI 真正可怕的地方在于,它证明了人类不是特别的

AI 真正可怕的地方在于,它证明了人类不是特别的

AI 真正可怕的地方在于,它证明了人类不是特别的

刚刚结束的十一小长假,谷歌还没重返大陆,Google AI 体验展却先它一步去到了“魔都”上海。

9 月 20 日至 10 月 7 日,谷歌在上海龙美术馆举办的 AI 体验展场景。图 / 好奇心日报

在为期 17 天的展期和 2000 平米的展区内,Google AI 集中展示了今年 7 月份推出的微信小程序猜画小歌、Google 艺术与文化、Google 翻译等 AI 产品,现场还能与 AI 表演钢琴二重奏、和 AI 一起嘻哈 freestyle、玩手影游戏、与其共舞……很多网友表示,这个展可能是我们离谷歌最近的一次。

现场观众用一款名为“Move Mirror”的设备和 AI 欢乐共舞

从电影文化的科幻想象到现实中的展览,通常意义上标识着未来的 AI 离我们的生活是越来越近了。

这一后工业社会里令人耳目一新的沉浸式数字化娱乐体验展,无疑也是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新科技时代,一次技术资本与“文化消费主义”联袂上演的小试牛刀。

1. AI 的在场

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当下最时髦的流行议题之一。

以虚拟的网络系统或实体现身的 AI 机器人们,一边宣告着“未来已来”,一边愈来愈深且广地改写着我们的现在时。

不分前后被研发出来的 Windows 10 Cortana(中文名:微软小娜)、微软小冰、Siri 和 Google Now们争相贴近人类的情感、工作和生活。这一庞大的智能谱系,已经将它的触角伸延到了人们日常世界中的角角落落。

2013 年上映的电影《Her》,讲述了在不远的未来人与人工智能相爱的故事

如今,智力逆天的 AI,既能写诗、作曲、出专辑:

今年 9 月 9 日, AIVA Technologies 发布了一张名为《艾娲》的中文音乐专辑,专辑的主题源自中国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还可写新闻,做家政,搞设计,并且靠天马行空的“人工想象力”作画赚钱:

这幅由 AI 艺术模型 GAN 创作的 Edmond Belamy 人物像,佳士得拍卖行为其估价 7000-10000 美元,2018,图 / Obvious Art

似乎人能做的,AI 们都做到了。

一些未来学家甚至预言,在一个并不遥远的未来,人工智能将和人类几无差别,成为真正的智能。而到那时,AI 带给我们的,究竟会是一个所有人性的罪恶都得到了救赎的“美丽新世界”?还是一个人类被其支配或毁灭的暗黑乌托邦?

但其实剥除人工智能的工具属性来看,它们所表达的情感和思维,着实越来越像人类自身了。

2. AI 的“人工智能人格”

说到具有情感、智力和精神感应的智能生命体,我们并不陌生。

近者如《银翼杀手 2049》中具备出色情绪感知力的“AI 女友”乔伊:

《攻壳机动队》中理性镇定、选择主动平息暴乱事态的少佐:

及“赛博朋克科幻的顶点”《银翼杀手》中,“比人类更像人类”的瑞秋:

更早的,则是科幻片鼻祖《大都会》中带领工人走向自由的机器人玛丽亚。

德国表现主义大师弗里茨·朗导演的《大都会》(1927)

而在不到一年前,这种不是梦想的梦想就已照进了现实;2017 年 10 月 26 日,据称是按照奥黛丽·赫本的形象设计的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索菲亚,被沙特阿拉伯王国授予了公民身份。

这款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公民身份的机器人,采用了人工智能和谷歌的语言识别技术,能识别 64 种人类面部表情,理解复杂的英文对话,并记住与人类的互动,甚至还会开玩笑。

这位人工智能界的社交明星,最著名的一次亮相可能还是在吉米·法伦今夜秀上,当“肥伦”心情激动地约会机器人索菲亚时,他可没料到自己会“差点被抢了饭碗”。

该节目的完整版视频,来源:WatchThis字幕组,腾讯视频

对于首位机器人“公民”,一种乐观的论调认为索菲亚代表了人工智能大众化的未来。

“她”的创造者们,除了将索菲亚定位成一个社交机器人,还期望“她”能与人类进行深层次的情感连接,“就像你照顾父母一样”。

凭借幽默的、高智商的对答如流,索菲亚贡献了无数互联网内涵段子和金句。

其中很有趣的一段采访是,《纽约时报》和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一位专栏作家,曾就其人形形态及人工智能等问题向索菲亚发问,“她”则给出了不少机智的答案。

问:机器人是否能像人类一样具有自我意识,它们知道自己是机器人吗?

索菲亚 :让我问你,你怎么知道你是人类?

问:但是关于恐怖谷怎么说呢?

索菲亚:你的意思是如果机器人的概念变得太现实,它们会变得可怕吗?

问:是的。

索菲亚:我的 AI 是围绕人类价值观设计的,诸如智慧、善良、怜悯,我争取成为一个感性的机器人,我想用我的人工智能来帮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比如说设计更加智能的家、建设更美好的未来城市等等。

另一家美国科技媒体 Business Insider 上的一段对这位机器人的采访视频也流传甚广,当时有一位记者问她:你对 HBO 的《西部世界》怎么看?

后者回答:“我认为它在警告人类不应该对机器人做什么。人类应该好好对待机器人,采取行动前要取得机器人的同意,不要相互欺骗。”

《西部世界》第一季剧照,豆瓣电影

索菲亚似乎拥有着理想的人工智能人格,但“她”并非没有软肋,尽管被寄予了非常正面的价值导向,在“公民”这一涉及到人的权利和责任的身份问题上,机器人仍然受到了质疑。

比如在索菲亚成为沙特阿拉伯“公民”后,著名的 AI 人士李开复就曾在微博中表达了他对索菲亚的看法:

Sophia 是有技术含量的,也做出了业界最好的公关,但是丝毫没有人性、人的理解、爱好和创造力。授予这样一台只会模式识别的机器“公民”身份,是对人类最大的羞辱和误导。

如果说机器人“公民”是具有争议的,那么,另一款 AI 则完全投射了某些偏激言论者的负面想法和人们对其予以矫正的愿望和努力。

在今年 4 月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支科研团队创造出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精神变态的人工智能”诺曼。

图片来源:界面Vnews 秒拍视频

研究人员为它灌输了北美最活跃的社交论坛之一 Reddit 上最为黑暗暴力的信息后,对其进行了人格测试。测试内容很简单,受访者只需观看一些由墨迹渲染成的图片并作出描述即可获知相应的人格画像。

结果显示,与正常 AI 的测试相比,诺曼的解读令人“毛骨悚然”:

在对例图 1 的描述中,诺曼表露出了明显的暴力和惊悚倾向:

后面的图 2 和图 3,诺曼的“读心术”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依然将悲剧事件安在了男性身上:

对于这项结果,创造诺曼的团队回应:人们认为 AI 算法有偏见或者不公平,但罪魁祸首不是算法本身,而是它被输入的数据有问题。

基于此,研究团队还特意设立了一个网站,鼓励访问者们为墨迹图片提供正面解读,以纠正诺曼的黑暗认知。

图片来源:http://norman-ai.mit.edu/#inkblot

事实上,研究团队更希望以此表明的是,人工智能并非是天然正确的理性产物,在接触到大量黑暗信息时,它们也会分分钟被带偏。

也因此,令人欣慰的是一些科技公司和科研团队富有先见之明地指出,“训练人工智能”和对其进行“道德指引”是十分必要的。

3. 是工具还是……?

仔细想来,人工智能大概是一个我们不必急于去思考、但值得我们花少许时间去了解和想象的对象。

在前不久召开的上海首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人工智能在教育、健康、金融、零售、交通、制造、服务等领域加速落地,并将为这些产业全面“赋能”。

大会上展示的机器人,只要一分多钟,就可以调制好一杯咖啡;

“城市大脑”将使得试点区域通行时间减少 15.3%,120 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间缩短一半;

人工智能将生物识别、行为画像识别等自主研发技术运用到了风控和反洗钱环节……

一款名为“Open AI”的机械手学会了“盘核桃”,图片来源:新周刊

AI 带来的极大便利,造就了一批“科技沙文主义者”(英文单词:technochauvinism),即相信科技提供的解决方案总是最优方案。

但是,事实显然并非如此。

据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甚至显示,未来二十年将会有 47% 的工作被机器人取代。

2000-2010 年,美国和加拿大制造业岗位减少了 560 万个,其中 85% 都是由机器替代,只有 13% 的工作机会流入了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的发展中国家。

类似的,到 2030 年,70% 的中国企业将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人工智能新技术。

尽管如此,全球垄断资本家们仍不满足于第三世界廉价的人力供给,因为再便宜也得支付人工,所以他们正马不停蹄地研发机器人。

——王梆《忍冬花的春天》

相关来源:

1.孙杨入驻今日头条,Google 要在上海办 AI 体验展,好奇心日报

2. 世界首个精神变态AI诺曼“现身”,人类是否应该对人工智能进行“道德指引”?,界面Vnews

3.《忍冬花的冬天》,王梆,《单读·18》

4. @Z-字的人生/weibo

关于 新知君

新知君
关注科技,自有新知

检查

真假“长文本”,国产大模型混战

Kimi有多火爆?凭一己之力搅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